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9 來源:互聯網
今年絲價一直弱勢下行,繅絲行業依然大面積虧損,這一現象也引起了絲綢業界人士的高度關注。幾年前,當絲價一路上漲時,不少人曾預期,絲價很快就會突破50萬/噸,但未曾想當絲價沖到40萬元左右/噸后,后續乏力,蹣跚下滑。近年絲綢產業鏈又出現了蠶繭售價高而廠絲售價低的價格倒掛現象,導致繅絲企業深陷泥潭,苦不堪言。
其實,中國絲綢產業的發展已經長期受絲價大幅波動的影響與阻礙,目前繅絲企業的困境正是上一輪絲價暴漲的惡果。氣候與環境固然是造成絲價波動的因素,繭絲期貨價格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東桑西移”本是非常正確的戰略決策,但又被付諸“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特殊任務;絲綢產業鏈*長,每個環節都要追求利潤,加上急功近利,以次充好,也造成絲價高企而絲質下降。經過多次過山車似的絲價波動,我國的絲綢產業實際上已遭受嚴重內傷,脫離了健康發展的軌道。
要減少絲價對產業發展的負面影響,應該厘清行業內對絲價的一些模糊觀念。
一是認為絲價是由勞動成本、資源成本決定的,當前勞動工資、土地價格及其他資源都在漲價,所以廠絲漲價也是必須的。這是一個很容易被接受的誤區,因為雖然任何商品價值是由社會平均成本構成的,但商品的價格卻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通脹確實會拉動絲價上升,如果是溫和上行,產業或許可以逐步消化適應,但如果絲價是人為快速暴漲,就必然會遏制消費,從而需求減少導致價格下行。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那只看不見的手必然在主導著生產、消費、需求、價格的潮起潮落和“再平衡”。而由于絲綢產業鏈特別長的原因,這種“再平衡”的傳導比較慢,往往當市場需求已大為減少時,源頭的蠶農還并不知曉,仍在期盼繭價上漲。因此當我們能真正理解了“供求關系決定商品價格”這一市場經濟的鐵律時,就會比較理性地對待絲價的漲跌,就會學會掌握和運用好經濟規律。
二是認為絲綢是纖維皇后,是奢侈品原料,所以絲價高不是問題。這一觀念在絲綢業界也廣為流傳。確實,廠絲可以成為奢侈品原料,現在**級、6A級廠絲價格明顯高于3A級、4A級廠絲,優質優價在繭價、絲價、綢價中都已達成共識。但我們必須清楚,奢侈品使用的絲綢原料只占全部絲綢原料的*小部分,換言之,除了能提供給奢侈品作原料的少數繅絲企業外,絕大部分繅絲企業不得不面對虧損,今年1一6月,浙江省統計范圍內繅絲企業虧損面達70%,虧損的*直接原因就是繭價高而絲價賣不高。
三是對絲價高的危害認識不足。近兩年,絲價雖然在陰跌回落,但仍受絲價沖高的后遺癥影響。以我的親歷感受,每次絲價暴漲,都造成訂單驟減,客戶流失的嚴重后果。從今年1一6月中國真絲綢商品出口統計中可以看到,中國真絲綢商品出口金額下降15.11%,其中絲綢制成品和絲綢服裝出口大幅下降了23.38%和28.12%,同時中國真絲綢服裝出口數量卻大幅下降了74.31%。今年上半年,中國真絲綢服裝對亞洲和東盟失去了76%左右的市場份額,對歐美也失去了50%左右的市場份額。而*直接的原因則是絲綢服裝出口單價同比上升152 0173 3840.90%。絲綢無論有多少優點,但絲綢畢竟不是必需品,而是可替代的服飾面料,絲綢價格直接影響生產訂單和消費人群的多寡。雖然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在一次次努力“再平衡”,但終有**會無法在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平衡,供總是大于求,生產成本總是高于市場價格,于是,絲價高的危害就演變成了產業轉移。這就是我為什么要用“絲價關乎產業存亡”這樣一個聳人聽聞的標題的原因。法國、日本、韓國都已由于無法實現生產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再平衡”,而不得不讓非常鐘愛的絲綢產業在本國消亡,意大利的絲綢產業也因此嚴重萎縮。那中國絲綢又將何去何從?
我以為,要想使中國絲綢產業持續行進在健康發展的道路上,就必須創造需求,擴大市場占有,實現供求平衡,實現價值與價格的合理回歸。從產業整體而言,除了創意絲綢文化產品和創立高端品牌之外,更重要的是應該通過政府、協會、企業共同努力,保持絲價穩定,抑制絲價過快上漲。當然,絲價高的直接原因是繭價高,如何控制繭價,這屬另一個討論題目,我希望今天能拋磚引玉,引起絲綢產業界的有識之士對產業更深層面問題的思考與討論。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