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強 時間:2022-10-10 來源:互聯網
絮用纖維制品異味檢測標準為GB/T
28024-2011《絮用纖維制品異味的測定》,其中對絮用纖維制品異味檢測項目指標及方法等作出規定,今天百檢網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絮用纖維制品異味檢測標準部分內容。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絮用纖維制品異味的檢測方法。
本標準適用于絮用纖維制品,其他紡織產品亦可參照使用。
注:本標準中的異味指GB 18383標準中所指異味。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其*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 7568.2 紡織品 色牢度試驗 標準貼襯織物 第2部分:棉和粘膠纖維
GB 18383 絮用纖維制品通用技術要求
GSB 16-2523 纖維及纖維制品異味標準樣品
3.術語和定義
GB 18383界定的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4.原理
取一定量的絮用纖維制品,置于無味的容器中密封,在規定溫度條件下平衡一定時間,檢測人員嗅聞后,根據所指的異味種類判斷其是否有異味。
5.設備與材料
5.1 恒溫裝置:溫度40℃±3℃。
5.2 無味容器:玻璃或金屬材質,容積大約2L,可密封。
5.3 微量加樣器:25μL。
5.4 異味標準樣品:應符合GSB 16-2523規定。
5.5 棉標準貼襯織物:應符合GB/T 7568.2規定。
5.6 手套:無味。
6.檢測環境
在常溫常壓、無氣味、不通風的潔凈環境內進行檢測。
7.檢測人員
檢測人員應身體健康,嗅覺正常,不吸煙,不洶酒。檢測當天不使用帶氣味化妝品或護膚品,檢測前應先洗手,并用清水漱口,去除口腔氣味。進入規定的檢測環境內進行2~3次深呼吸,然后靜待l0min以適應檢測環境。
8.檢測人員嗅覺校準
8.1 檢測人員應戴上手套(5.6),取一種異味標準樣品(5.4),放置于恒溫裝置(5.1)中,平衡30min后,在檢測環境(第6章)條件下,立即用微量加樣器汲取標準樣品(5.4),在5cm×5cm的棉標準貼襯織物〔5.5中間部位添加25μL,待擴散30s后,將沾有異味標準樣品的棉標準貼襯織物(5.5)靠近鼻子3cm~5cm處,用手煽動,嗅聞氣味。
8.2 檢測人員嗅聞不同種類的異味標準樣品(5.4)氣味,重復按8.1操作,間隔時間應在2h以上。
8.3 連續從事該檢測項目的檢測人員的嗅覺校準間隔不應超過一個月;若檢測人員發生變化疾病康復后或中斷15天以上恢復從事該檢測項目時,檢測前應先進行嗅覺校準。
9.試樣準備
取50g±5g試驗樣品,立即放入無味容器(5.2)中,然后將其放置在恒溫裝置(5.1)中,平衡30min。
10.檢驗程序
檢測人員戴上手套(5.6)打開無味容器蓋,將裝有試樣的容器口靠近鼻子3cm~5cm處,用手煽動,嗅聞試樣的氣味。每名檢測人員嗅聞應在10s內完成,嗅聞后應立即將無味容器蓋好,轉交給另一位檢測人員。
11.評價與結果表示
3名檢測人員分別做出異味評價。若嗅聞出GB 18383規定的異味中的一種或一種以上的,則判為“有異味”,并記錄異味類別;否則,則判為“無異味”。以至少2名檢測人員一致的評價結果,作為異味檢測的*終結果。
12.試驗報告
試驗報告至少應給出下列內容:
a) 樣品描述;
b) 使用的標準;
c) 檢驗結果;
d) 任何偏離本標準的細節;
c) 試驗日期;
f) 采用的異味標準樣品的名稱或編號。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