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檢 時間:2022-10-19 來源:互聯網
聚酯類食品包裝材料,由于其優越的理化特性、成本低、污染少等特點被廣泛應用于食品包裝,然而其有毒有害物會向食品遷移,從而影響食品安全性。二氧化鈦(又稱鈦白)為白色粉末,其化學式為TiO2,相對分子質量為79.9。在食品容器、包裝材料中,二氧化鈦常常被作為抗菌劑、增色劑、著色劑,且因二氧化鈦具有殺菌保鮮作用而被應用于聚酯類食品包裝材料中。從生理、毒理學角度看,機體吸入二氧化鈦,在實驗體肺部會出現炎癥,影響外圍血管的機能協調;從環境毒性方面看,二氧化鈦容易在水中富集,對環境和人體健康存在潛在危害。國標GB 9685–2008 《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規定,二氧化鈦作為著色劑其*大使用量不得超過10%。目前,國內外有關二氧化鈦檢測方法的報道較多,但有關聚酯類食品包裝材料中二氧化鈦向食品模擬物中的遷移試驗及遷移規律的研究較少。
目前國際上研究食品包裝材料中有害物質遷移量時普遍采用食品模擬物的溶出實驗。結合聚酯類食品包裝材料的生產工藝和使用情況,選擇水、4%乙酸、10%乙醇和65%乙醇代表酸類食品和酒精類食品,選用異辛烷和正己烷代表脂肪類食品進行遷移試驗,采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ICP–MS)檢測二氧化鈦遷出量,研究食品模擬物類型、盛放時間、盛放溫度、乙酸濃度、反復使用次數等遷移條件下聚酯類食品包裝材料中二氧化鈦在食品模擬物中的遷移規律。
1實驗部分
1.1主要儀器與試劑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ICP–MS):7700X型,美國Agilent 公司;
微波消解儀:Ethosa型,意大利Milestone公司;
超純水器:Advantage A10型,美國密理博公司;
精密電子天平:XP204 型,瑞士Mettler-Toledo公司;
微波爐:ER–761MD型,青島琴島制冷集團公司;
恒溫干燥箱:ED–115型,德國Bingder公司;
鈦標準溶液:1 000 mg/L,國家環境保護部標準樣品研究所;
乙腈、甲醇:色譜純,德國默克公司;
硝酸、高氯酸、過氧化氫、乙酸、乙醇、異辛烷:優級純,上海試一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鈦標準溶液:200 mg/L,準確移取1 000 mg/L
鈦標準溶液20 mL于100 mL容量瓶中,用5%硫
酸溶液定容,置于4℃冰箱中保存備用;
聚酯類食品包裝材料:蘇州華強塑料包裝材料廠;
實驗用水為18.2 MΩ·cm超純水。
1.2ICP–MS測定條件
內標元素:鈦48,鈧45;功率:1 300 W;進樣速率:0.1 mL/min;載氣流量:1.1 L/min;輔助氣流量:1.0 L/min;冷卻氣流量:15 L/min;載氣、輔助氣、冷卻氣均為氬氣;內標法定量。
1.3樣品前處理
微波消解步驟1:5 min升至溫度120℃,保溫5 min;步驟2:5 min升至溫度150℃,保溫5 min;步驟3:5 min升至溫度170℃,保溫5 min;步驟4:5 min升至溫度180℃,保溫10 min。準確稱取代表性樣品0.50 g左右于微波消解罐中,加入3 mL濃硝酸和2 mL 30%過氧化氫,按以上微波消解步驟進行消解。消解完畢后,用水少量多次洗入50mL塑料容量瓶中,準確加入100 mg/L鈧標準溶液0.5 mL作為內標,用水定容至刻度,混勻備用,供ICP–MS分析。
1.4遷移試驗
依據GB/T 5009.156–2003 《食品用包裝材料及其制品的浸泡試驗方法通則》,采用1 cm2加入2mL食品模擬物,設計在不同模擬遷移條件下的遷移實驗。按以下方式對遷移模擬液進行處理:
(1)對于水基型模擬物(包括水、4%乙酸、10%乙醇、65%乙醇),可將處理后的浸泡液直接過0.22μm有機微孔濾膜過濾后,供ICP–MS分析。
(2)對于油基型模擬物(正己烷和異辛烷),取正己烷或異辛烷模擬提取物10 mL于50 mL離心管中,搖勻后加入10%異丙醇溶液10 mL,超聲30min,以4 000 r/min離心5 min,棄上層液,用0.22μm有機微孔濾膜過濾下層液后,供ICP–MS分析。
為了減少聚酯類食品包裝材料不同試樣間的二氧化鈦殘留量差異,實驗選用基底值相近的樣品進行遷移規律研究。
2結果與討論
2.1聚酯類食品包裝材料中二氧化鈦在不同食品模擬物中的遷移情況
為研究聚酯類食品包裝材料中二氧化鈦在不同食品模擬物中的遷移量情況,選用目前國內外常用的代表不同食品類型的模擬物,包括水、4%乙酸、10%乙醇、65%乙醇、異辛烷和正己烷進行遷移試驗。
聚酯類食品包裝材料中二氧化鈦在不同食品模擬物中均有一定的遷出,且在相同溫度(60℃)和時間(2 h)條件下,6種模擬物中二氧化鈦的遷移量由大到小依次為4%乙酸、水、10%
乙醇、65%乙醇、正己烷、異辛烷,即酸性食品、水類食品、醇類食品、油性食品。初步推斷:遷移介質4%乙酸對聚酯類食品包裝材料具有一定的溶脹作用和酸性溶解反應,且二氧化鈦有親水性,根據相似相溶原理,二氧化鈦更容易從聚酯類食品包裝材料中釋放出來;水、10%乙醇和65%乙醇等模擬物,可能原因是水的溶脹性;正己烷和異辛烷等油類模擬液中,由于溶脹性和溶解性較弱,從而二氧化鈦遷移量較少。因此聚酯類食品包裝材料中二氧化鈦在酸性食品中的遷出量較大,潛在危險性較高;在油類食品中的遷出量較低,潛在危險性較低。因此選用4%乙酸作為主要食品模擬物模型來研究聚酯類食品包裝材料中二氧化鈦的遷移規律。
2.2聚酯類食品包裝材料中二氧化鈦在不同接觸時間下的遷移情況
為研究聚酯類食品包裝材料在不同接觸時間下二氧化鈦的遷移情況,選用4%乙酸為模擬物,在60℃接觸溫度下,分別試驗聚酯類食品包裝材料在15 min~24 h和1~7 d范圍內二氧化鈦遷移量的變化情況,隨著盛放接觸時間的增加,二氧化鈦的遷移量也呈現增大趨勢。盛放時間在2 h以內時,二氧化鈦遷出量較低,增幅較??;在2~3 d時,隨著盛放時間的繼續延長,二氧化鈦遷移量的增幅逐漸增大;在3~7 d時,二氧化鈦遷移量增幅逐漸減?。皇⒎艜r間在6 d以上,二氧化鈦遷出量逐漸趨向平衡,增幅下降較為明顯。
2.3聚酯類食品包裝材料中二氧化鈦在不同接觸溫度下的遷移情況
為研究聚酯類食品包裝材料在不同接觸溫度下二氧化鈦的遷移情況,以4%乙酸為模擬物,接觸時間為2 h,分析聚酯類食品包裝材料在20~100℃下二氧化鈦遷移量的變化情況,溫度升高會促使聚酯類食品包裝材料中二氧化鈦的遷移量增大,這符合分子自由體積理論,分子的活化能越大,就越容易遷出。當盛放接觸溫度為60℃以下時,二氧化鈦的遷移量較低;溫度升高至60℃以上時,二氧化鈦的遷移量逐漸增大,100℃時二氧化鈦的遷移量高達22.86 mg/kg。因此溫度較高的食物不適宜盛放在聚酯類食品包裝材料容器中。
2.4聚酯類食品包裝材料中二氧化鈦在不同乙酸體積分數下的遷移情況
為研究聚酯類食品包裝材料中二氧化鈦在不同酸度食品中的遷移情況,本試驗在60℃接觸條件下,采用不同體積分數的乙酸溶液浸泡2 h,分析乙酸體積分數為2%~10%時二氧化鈦的遷移情況。聚酯類食品包裝材料中二氧化鈦的遷移量隨著乙酸體積分數的升高而增大。這可能是由于食品模擬物酸度增加,酸性增強,其對二氧化鈦的溶解性和溶脹性也隨之增加,從而導致遷移量增加。因此建議日常生活中不要用聚酯類食品包裝材料容器來盛放酸性食物。
2.5聚酯類食品包裝材料中二氧化鈦在不同乙醇體積分數下二氧化鈦的遷移情況
為研究聚酯類食品包裝材料中二氧化鈦在醇類食品中的遷移情況,實驗在60℃接觸溫度下,采用不同體積分數的乙醇溶液浸泡2 h,分析乙醇體積分數為10%~****時二氧化鈦的遷移情況,聚酯類食品包裝材料中二氧化鈦的遷移量隨著乙醇含量的升高而減少,尤其是高含量的乙醇溶液中,二氧化鈦遷移量較低。這表明在酒精類食品中,聚酯類食品包裝材料中二氧化鈦的溶出遷移風險較小。
2.6聚酯類食品包裝材料重復使用時二氧化鈦的遷移情況
為研究聚酯類食品包裝材料在多次重復使用下二氧化鈦遷移量的變化情況,試驗在60℃接觸溫度下,用4%乙酸浸泡2 h,每次浸泡均使用現配先用的乙酸溶液,分析反復使用下二氧化鈦遷移量變化情況。
在第1~4次反復使用時,二氧化鈦遷移量相差甚小;從第5~9次之間,二氧化鈦的遷
移量隨著重復次數的增加而顯著增加;第9~12次重復使用時,二氧化鈦遷移量顯現下降趨勢。這可能是由于聚酯類食品包裝材料在生產加工時,其材料外表面中二氧化鈦–聚酯類樹脂聚合反應完全,材料純度高,因此二氧化鈦遷移量相對較少。但伴隨多次重復使用,聚酯類食品包裝材料的外表面被食品模擬物的多次侵蝕后而遭到破壞,內層的二氧化鈦可經破損部位遷移出來,從而使得遷移量呈現增大趨勢。
3結論
通過研究不同模擬遷移條件對聚酯類食品包裝材料中二氧化鈦遷移的影響,得出以下推論:(1)酸性食品中,聚酯類食品包裝材料中二氧化鈦的遷移量較大,風險性較高;油性食品中,二氧化鈦的遷移量較小,風險性較低。(2)盛放時間越久,二氧化鈦的遷移風險就越高;接觸溫度越高,二氧化鈦分子活化能越大,就越容易遷出,遷移風險越高。(3)食品酸性越強,聚酯類食品包裝材料中二氧化鈦的遷移風險越高;乙醇濃度越大,二氧化鈦的遷移風險反而越低;聚酯類食品包裝材料經反復使用,二氧化鈦的遷移量呈增大趨勢。因此聚酯類食品包裝材料不適宜長期用來盛放酸性食品,并不適宜多次反復利用,較高溫的食物不適宜盛放在聚酯類食品包裝材料容器中。
摘自化學分析計量網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