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檢 時間:2022-10-28 來源:互聯網
石墨烯是一種由單層碳原子構成的類似正六角形的“蜂窩狀”薄片。“20萬片石墨烯加在一起,才相當于人類的一根頭發絲粗細。”高超向記者介紹說,此前碳的這種二維結構形式一直存在于科學家的猜想中,卻一直難以實現,其中的關鍵性難題就是如何把石墨分層到*薄的薄片。
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海姆和諾沃肖洛夫*終制成了厚度只有0.335納米的石墨烯,這是世界上**次得到單層石墨烯,兩人也因此獲得2010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目前,由兩人提出的膠帶紙粘貼法演化而來的機械剝離法已成為實驗室制備石墨烯的一種常用方法。然而,該方法局限性十分明顯,制成的是不同層數的石墨烯混合物,難以大規模制備單層石墨烯。
在高超看來,石墨烯若要真正實現應用,有三個關鍵問題需要解決:原料、材料和器件。原料就是石墨烯,尤其是單層石墨烯;材料是石墨烯原料組裝成的宏觀材料;器件就是把材料做成有功能的裝備。“宏觀材料問題已經基本解決了,*根本的原料問題仍然處于探索之中。”他說。
經過多年探索,該研究團隊終于發現了一種新型、廉價、無毒的鐵系氧化劑,取代了沿用半個多世紀的氯系、錳系氧化劑,使石墨烯制備過程快、成本低、無污染,適用于工業化大規模制備。《自然—通訊》審稿人評價:“該方法對石墨烯未來的進一步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關于新的石墨烯生成技術,高超解釋說,鐵氧化劑分子的“奔跑”速度非常快,可以像楔子一樣,快速穿插進入石墨內部,使其快速分層。“在此過程中,還會產生氧氣,這些氣體會幫助其‘頂’開層層石墨,使制備速度加快。”他說。
這種制備方法之所以很“綠色”,是因為它沒有爆炸隱患,不會產生有害物質,屬于環境友好型技術。同時,生產實驗數據顯示,該方法在1個小時內就可以制備單層石墨烯,有望實現大規模工業應用。此外,在鐵系氧化劑溶液中制得后,可以收干還原成為石墨烯粉末;在制作材料時,又能“速溶”于溶劑。這一特性可以讓石墨烯原料便于保存和運輸。
轉載自中國分析計量網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