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檢 時間:2022-11-08 來源:互聯網
計量弱,則國弱;計量強,則國強。有史為證: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全國, 秦始皇頒布統一全國度量衡詔書。這作為計量史中光輝的一頁, 揭示了度量衡的重要作用。而實際上,計量強國,早在商鞅輔助秦孝公變法時就開始了。商鞅廢井田,開阡陌封疆,將原來井田制時的100 方步為百畝改為240方步為百畝,擴大的耕地面積,促進了農業發展。同時他平斗桶、權衡、丈尺,建立了完善的度量衡制度, 并進行有效推行。度量衡的改革,加快了強大秦國的崛起,*終成就了秦國統一全國。
與之相對照的歷史是,清末國運勢弱,主權淪喪。體現在度量衡上, *為明顯的就是海關度量衡制。《南京條約》、《天津條約》等不平等條約使中**戶洞開,更為甚者,外商為圖方便,各國所附的通商章程中,都明文規定了它們各自的度量衡標準,即所謂海關度量衡制。海關度量衡制標志著海關主權的喪失,其結果不可避免地加重了中國半殖民地化。
民國時期,各路軍閥你方唱罷我登場,國家一片混亂。與之相應地,國內度量衡混亂到了**的程度——器具不一,量值不一,單位不一。據1933年出版的《全國度量衡劃一概況》記載,“各地之度量衡器具,匪獨省與省異,縣與縣殊,即東家之尺較之西鄰,有若十指之不齊。”為有效遏止亂象,1929年國民政府頒布《度量衡法》, 并努力推行。這一劃一度量衡的努力,為1937年之后的中國全面抗戰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新中國成立后, 國家重視計量工作的開展, 特別是計量對工業的支撐, 為國民經濟的全面恢復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如今,國家經濟快速發展, 對計量工作也更加重視,加大了計量投入,計量事業科學發展, 進入一個可喜的階段。計量對于產業發展和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如今,面對質量強國、標準強國的日益升溫,我們有理由保持一些冷靜,始終應該牢記:計量是本,本固自然葉茂;計量是基,基牢自然廈高。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上一篇《航空維修計量的概述》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