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檢 時間:2022-11-10 來源:互聯網
一、什么是測量
根據JJF1001-1998《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測量(measurement)的定義是: 以確定量值為目的的一組操作(注:1. 操作可以是自動地進行的。2. 測量有時也稱計量)。在JJG1001-82《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中,測量(measurement)的定義是:為確定被測對象的量值而進行的實驗過程。這兩個定義的核心都是確定量值,這里面引進了一個新的名詞“量值”。而量值的定義是:數值和計量單位的乘積。現在VIM已經有了新的修訂版,即國際標準《國際計量學詞匯導引簡介》(ISO/IEC Guide 99:2007 International Vocabulary of metrology——Basic and general concepts and associated terms,VIM)。JJF1001-1998目前正在修訂,在新版國際標準VIM2.1中,測量(measurement)的定義是:“通過實驗獲得并可合理賦予某量一個或多個量值的過程。”這一定義的概念更完善了,它所指的量值不僅是數值和計量單位的乘積,而“量值”(VIM 1.19條)是指“用數和參照對象一起表示的量的大小。”在量值的定義注中指出,一個量值可用多種方式表示,根據參照對象的類型,量值可表示為:一個數和一個測量單位的乘積;量綱為1時,測量單位1通常不表示;一個數和一個作為參照對象的測量程序;一個數和一個標準物質。
在測量的定義注中,明確表述“測量意味著量的比較并包括實體的計數。”事實上,人們把這種廣義的事物量的比較過程也稱為“測量”。例如,在工業早期人們用卡鉗測量軸的粗細,它沒有量值,只能比較大小。就是在現今工業生產中用量規測量產品也是屢見不鮮。它也只能得到“過”與“不過”、“通”與“不通”、“合格”與“不合格”的概念,也沒有給出量值。例如用光譜分析儀測量微量元素,只能判別其有無,而無法知道含量多少。
隨著社會的發展,為了統一彼此間對同一事物的認識,出現了測量單位,這些單位都取自自然。例如,利用人體某個部位的大小作為長度的測量單位;用一支香燃燒的時間作為計時單位。不同國家及其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的測量單位。隨著國際間交往增多,出現國際間通用的測量單位。參照對象這種廣義的概念不僅能涵蓋工業和科學范疇,也適用于人文、社會、語言、文化等各個方面。
在我國《漢典》中,對測量的定義是:[measure;survey;gage;determine]用儀器測定地形、物體位置或溫度、速度、功能等物理量。其例句是:測量櫥柜的深度、高度和寬度。這里用一個“測定”的名詞代替了測量,而測定事實上是測量的近義詞。在古代能見到“測量”一詞的地方,在《漢典》中介紹:晉 袁宏 《后漢紀·靈帝紀上》:“叔度 汪汪如萬頃之波,澄之而不清,橈之而不濁,其器深廣,難測量也。”前蜀 韋莊《和鄭拾遺秋日感事一百韻》:“國運方夷險,天心詎測量。”宋葉適《葉嶺書房記》:“書之博大廣遠不可測量如此。”
二、什么是計量
根據JJF1001-1998,計量(metrology)的定義是:“實現單位統一、量值準確可靠的活動。”在JJG1001-82中只有計量學的定義,沒有計量的定義。計量學(metrology)的定義是:研究測量、保證測量統一和準確的科學(注:計量學研究計量單位及其基準、標準的建立、保存和使用;測量方法和計量器具;測量的準確度;觀察者進行測量的能力;以及計量法制和管理等。計量學也包括研究物理常數和標準物質、材料特性的準確測定)。從英文metrology一詞的結構上來看,它應該是計量學,而不應是計量。在VIM2.2中計量學(metrology)的定義是“測量及其應用的科學”。而英文measurement一詞有時可以作計量解釋。筆者根據現代計量觀點對“計量”的理解是:保證量值由基(標)準能準確傳遞到所有被測“量”,或所有被測“量”都能準確地溯源到基(標)準上的一切工作,這些工作包括其中所有的測量活動及計量方面的管理工作和科學研究,這都屬于計量的范疇。這一認識與JJF1001-1998及即將修訂的JJF1001-201x《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中“計量”的定義——“實現單位統一、量值準確可靠的活動”是一致的。只是將“計量”定義中的“活動”更具體化了。
在我國《漢典》中對計量的定義是[measure and calculate;estimate]:把一個暫時未知的量與一個已知的量作比較,以計算大小、長短、輕重等。這個內容與測量的定義*其相近,但是并沒有反映出計量的實質性內容。在古代能見到“計量”一詞的地方,由《漢典》中作了介紹。《管子·宙合》:“天淯陽,無計量;地化生,無泮崖。”戴望 校正:“丁 云:‘陽當為養。假借字。’”《佛說月明菩薩經》:“如來無所著等正覺,饒益於世間不可計量,積累功德,欲度一切故。”唐 沉亞之《表醫者郭常》:“常 曰:‘夫販賈之人,細度而狹見,終日譽集(一作希售)榷買,計量於毫銖之間,所入不能補其望。’”明 袁宏道《答陶石簣書》:“此何異牛肚中蟲,計量天地廣狹長短哉!”這些地方所用“計量”均有測量的意思,但并沒有現今計量的概念。
在我國,按計量定義*早使用“計量”這一詞匯,根據相關文獻可知:1936年9月,原民國政府全國度量衡局局長吳承洛作了一次《新制度量衡》的播音演講,后成文刊載于《工業標準與度量衡》(月刊,第三卷第四期,1936年10月30日出版)。文中把“計量”作為固定的詞多次使用,并具體出現“計量”、“計量單位”、“計量標準”、“計量學”等詞匯(所涉及的幾段原文請參見刊載于本刊2010年第3期的《“計量”一詞溯源——回顧我國“計量”名詞定義的制定》一文)。
從上述內容可以理解“計量”包含兩個含義,即計量是指具有確定單位以標準器具為基礎來確定量的大小;是指超出度量衡范圍廣義量的概念。
三、計量與測量的同與異
計量與測量是兩個含義非常接近的名詞,在很大的范圍內具有相同的意義,但是計量不能等同于測量,測量也不能等同于計量。在現代社會中為了達到交流測量結果的目的,必須有統一的測量單位和保證量值一致的措施。所以,現代社會中所有物理量、化學量和生物量的測量都與計量有關。計量的目的就是要使每一個被測對象的測量結果能溯源至基(標)準的量值。有一些測量,它的測量單位是很隨意的,但與計量無關。例如對顧客滿意度的測量,這個量的比較過程符合測量的定義,但是它就與計量無關。并且計量中的管理工作就與測量無關。如果用數學來形容這兩個名詞,這兩個名詞的定義范圍可以用兩個集合來代表,每一個集合都不能覆蓋另一個集合。它們有很大一部分是相交的。這相交的部分有著相同的概念,而不相交的部分代表著各自不同的范疇。用圖形表示如圖1所示。
圖1 測量與計量的關系圖
因此,在使用這兩個名詞時,要注意其使用環境,在某些情況下,只能用計量或者只能用測量,否則就會出現詞不達意的現象。在翻譯中,中譯英時要注意計量什么時候譯成metrology,什么時候譯成measurement或measure。英譯中時要注意measurement或measure什么時候譯成測量,什么時候譯成計量。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上一篇《三招解決計量難題》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