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檢 時間:2022-11-16 來源:互聯網
●在“水十條”的帶動下,2015年**季度,萬邦達斬獲86億元PPP項目訂單。隨后,又向內蒙古烏蘭察布市集寧區供水項目、排水項目、供熱環保工程項目和污水處理廠等4個PPP項目投入資金超過20億元。
●先河環保下屬子公司河北先河正源環境治理技術有限公司擬以PPP模式對河北雄縣包裝印刷行業VOCs污染進行綜合治理,項目整體投資約18億元。
●永清環保開啟我國土壤修復行業**宗海外并購案,2015年8月,正式完成對美國土壤修復公司IST51%股權的收購,打開海外市場。
●首創股份全資子公司首創(香港)有限公司與BenlandPteLtd簽訂股份買賣協議,收購新加坡危廢處理排名**的ECO 公司****股權,利用其國際化優勢展開全球擴張。
◆袁理 翟堃
作為國家七大新興產業之一,2015年,環保行業表現亮眼。PPP、市場化重構環保商業模式;國企改革、國民融合實現價值重估;“一帶一路”下,環保企業海外并購明顯增加;綠色金融配合PPP撬動數10倍投資。
PPP模式應運而生,政策推動市場化發展,將使環保產業實現更具意義的良性競爭
在環境治理壓力和資金瓶頸的矛盾面前,PPP模式應運而生。2015年是PPP大力發展的一年,多家環保類上市公司借助政策春風簽訂了大金額的生態環保類PPP項目合同,訂單總金額超過500億元。
憑借著較高的毛利率和穩定盈利能力,環保行業不斷吸引其他領域的企業進入;而行業競爭激烈也導致小型環保企業生存艱難,需要通過“投靠”大企業來維持成長,行業內并購頻出。
通過收購其他類的環保公司(多為規模較小企業)橫向拓展細分產業鏈,或原主營業務非環保的公司通過收購典型的環保公司大舉向環保行業擴張。企業不僅實現在資源和資金上實現互補,而且還可以通過業務上的協同實現平臺和資源的共享,為發展打下更好的空間。
收購環保類公司,尤其是通過重大資產重組收購后發生重大變化的企業,市場關注度往往會增高,且伴隨公司環保新業績的不斷釋放,估值帶來的高估值效應有望持續。
而環保行業市場化的發展,主要依賴于政策推動。企業減排治污動力不強、考核標準不科學,是環保行業過去在成長性上受到質疑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環境“只有治理,沒有效果”的主要因素。
隨著社會對環境要求的逐漸升高,監管部門逐步認識到必須通過市場化手段達到企業自主減排,*終實現改善環境質量目的。
近年來,各地方推動行業市場化的政策頻出,如提高排放標準并將收費標準與治理成本掛鉤,將補貼費用與治理效果掛鉤,通過推行排污權交易量化減排的價值,通過第三方治理和第三方監測提高環境產業的效率和市場化程度等,使整個環保產業在市場化大潮中實現更有意義的良性競爭。
“國民融合”保障環保項目有序拓展,海外并購幫助企業做大做強
2015年,國企改革加速,地方環保公用事業平臺在這一浪潮中首當其沖。作為地方政府收入盈利穩定、較容易市場化的資產之一,2014~2015年,已有多家地方環保公用事業上市公司通過實行混合所有制引入外來投資者,以及通過資產重組的方式實現改革。
2015年也是環保企業“國民融合”的開創之年。環保企業做大做強后對資金的需求量將會增加,且隨著大量訂單金額較大的PPP項目推進,能夠得到更多、更密切的政府資源,這將有效保證項目的有序拓展。通過轉讓股權或定增吸引國有資本入股不僅可以擴大公司規模,降低資金成本,在項目拓展上也將更有優勢。
預計未來,一方面,國企改革之風仍將繼續,地方公用事業平臺依然是首要目標。控股股東持股比例較高、實際控制人在上市公司外仍有資產的公司仍有較大改革機會。另一方面,“國民融合”的情況還會繼續,業務范圍廣、技術能力強、與政府合作較多的業內龍頭企業將具有更多機會。
同時,海外并購將幫助我國環保企業走出去。自從“一帶一路”政策提出后,2015年我國環保企業海外并購數量明顯增加,反映出我國環保企業的迅猛發展,以及做大做強的決心。
并購不僅可以通過規模經濟效應擴大公司業務范圍,還可以通過經驗和技術的互補降低成本,提升長久競爭力。我國環保行業起步較晚,企業規模普遍不大,在技術和運作經驗上與國外成熟企業存在一定差距。隨著經濟不斷地發展以及環保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張,跨出**“走出去”是企業注定需要面臨的選擇。
國際化是環保產業要走的必經之路,通過收購海外企業,不僅可以迅速進入他國市場并擴大市場份額,還可以有效利用被收購企業的各種現有客戶資源和品牌渠道優勢,實現資金、技術、經驗的結合,提升自身的綜合競爭力。
隨著發達國家經濟增速放緩,海外各類環保公司特別是歐洲公司迫于資金壓力將有意愿出售公司股權。目前,跨國收購的估值都較為合理,預計未來國內會有更多國內企業加入到海外并購的大軍中,有海外項目經驗或股東管理層有海外背景的企業有走出去預期。
地方資金難題得以緩解,綠色金融手段進行綠色化引導,提高投資預期回報率
PPP政策的大力推廣緩解了地方政府資金難題,使環保產業在2014和2015年擴張迅速。然而,對于PPP重要組成部分之一——BOT類項目,企業在銀行貸款業務辦理過程中,普遍面臨土地無法提供抵押、特殊經營權及收益暫無法辦理質押、服務費由政府定價等一系列復雜問題。
目前,政策規定PPP項目投資回報率約為8%~12%,穩定卻并不高,且對于多數的民營企業來說,相對過高的融資成本使許多PPP項目難以執行。因此,除通過PPP模式使政府部門更有動力進行末端治理和前端預防外,運用綠色金融等手段對投融資進行綠色化引導,將更有助于環保產業的發展。
根據環境保護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人民大學等部門和機構的*新研究,中國綠色融資需求巨大。2014~2030年期間,中國綠色金融資金需求少則40.3萬億元,多則將達到123.4萬億元。
目前,政策對于環保產業的支持大多數通過政府直接補貼進行,雖然對企業起到了鼓勵,但仍存在3個問題:
**,補貼主要針對一些規模較大資質較高的企業,很難激勵一般民營企業參與。
其次,政府直接補貼政策規定變化較多,申請手續繁瑣,補貼到位延遲也使得依靠補貼生存的企業難以得到穩定現金流。
第三,直接補貼模式下通過數據造假等手段“騙補”的事件層出不窮,*易滋生腐敗。相比之下,綠色金融對于綠色投資具有更高的杠桿撬動作用和實施效果。
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2015年6月26日發布的《2014年度中國銀行業社會責任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全國21家主要銀行綠色信貸余額6.01萬億元,占其各項貸款的9.33%。通過綠色金融政策支持把融資成本降低,則會使PPP項目更具有吸引力;通過合理運用綠色金融將提高投資者的預期回報率,撬動數10倍投資。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