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檢 時間:2022-11-17 來源:互聯網
導讀:每年的3月15日是“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World Consumer Rights Day),昨日(3.15)央視便舉辦了一次315晚會,今早便涌現出一大波關于央視315晚會的報道,那么化工界都會出現哪些“假貨”呢?本文小編便對化工界造假事件作出盤點。
信息造假
所謂信息造假,大多為對產品信息或企業信息上的造假,這種情況存在于互聯網消費居多。在昨晚的央視3.15晚會上,共呈現了10個消費調查類監督性報道,其中有70%來自互聯網消費,在白領中普及率超高的“餓了么”APP被“首刀”。
當今時代是互聯網的時代,互聯網消費已成如今時代的一種主要消費方式,化工產業作為傳統產業,但“互聯網+”卻逐漸形成化工產業的轉型趨勢,因此網上信息造假也已是隨處可見的了,比如很多網上交易平臺的關于產品的報價、關于企業的信息描述等等。因此,小編在此提醒各位消費者,在網上看到的交易信息一定要先驗證其真偽。
謠言傳播
關于化工界的謠言典型代表便是化工廠爆炸謠言。眾所周知,2015年8月,天津的一場危化品倉庫爆炸事件引起了全國的轟動,由于其爆炸影響太大,一時成了業內的焦點,因此全國性的專項整治便拉開了帷幕。
但是,此般大型整治卻沒有使化工界從此安寧,緊接著國內各種化工廠爆炸的新聞層出不窮,其中就包含著謠言事件,*典型的事件便是2015年9月12日,江蘇濱海一男子欲通過散播化工廠爆炸謠言“火一把”,*后因涉嫌擾亂公共秩序被依法行政拘留。
對此事件,警方提醒:年輕人想出名可以理解,但決不能以違法的方式來提高知名度。此外,面對無法證實的網絡消息,網友們應謹慎對待,注意辨別,不要盲目恐慌轉發,以訛傳訛。
用化工原料制造的食物假象
化工原料跟食品聽起來似乎是八竿子打不到一塊,事實便是化工原料總是會在食品中頻頻出現,其*常見的有大量防腐劑、亞硝酸鈉、雙氧水、硼砂、工業氫氧化鈉等。
2015年初,山東省食藥監局就公布,8種食品檢測不合格,其中多是蔬菜制品、醬腌制品、豆腐等,多為食品添加劑超量添加的問題。
據了解,包括亞硝酸鈉在內的亞硝酸鹽,以往在餐飲肉制品中使用較為普遍,在業內甚至流傳“無肉不亞硝”的說法,但亞硝酸鈉具有較強毒性和致癌性。
2015年就有一個制作腐竹的黑作坊被央視曝光,其加工過程就添加了硼砂。經后來檢測,除了硼砂,里面還含有焦亞硫酸鈉和烏洛托品。重慶曾有一起用化工原料加工鮮竹筍,竹筍變成“毒筍”的事件,其制作加工的過程也采用了焦亞硝酸鈉。
曾經有記者暗訪,有人就向記者透露,使用雙氧水或硼砂浸泡肥腸等豬牛內臟,既能洗掉這些內臟的異味,更有彈性,還有很好的膨脹效果,并且能增加重量,從而獲得更大的利潤。
2010年3月16日,開原市工商部門查獲了一個無任何證照的豬頭肉地下加工點,其加工過程不僅用了亞硝酸鈉,其洗滌則用了工業氫氧化鈉。用工業氫氧化鈉來做強洗滌劑,掩蓋食品本身的腐敗變質。人長期食用,將對人體產生*大危害。
關于用化工原料制作的食物假象案例遠遠不止是這些,針對這些化工原料在食品中濫用的問題一方面國家監督機構應對其加強監督,另一方面,商家也應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質,不要唯利是圖。
【編后小記】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是在3月15日這**,但是打假卻應在每**。化工界的那些個“假貨”應該得以重視,加強其監督力度。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