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檢 時間:2022-11-18 來源:互聯網
精準扶貧是中央對扶貧開發工作的要求,而筆者以為,精準方針對改善環境質量同樣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改善環境質量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一方面需要做好頂層設計、統籌謀劃。另一方面又必須找準具體的工作切入點,精準施策,這樣才能使改善環境質量的工作做到點子上。
當前一些地方在污染治理中還存在著大而化之的現象。有的地方環保口號喊得很響,看上去聲勢不小,然而實際工作卻盲目粗放,缺乏具體清晰的工作重點、治理方向及跟進措施;有的地方對本地區污染形成的原因缺乏科學的分析與結論,治污如霧里看花,工作無的放矢;有的地方領導對各類污染物治理的基本原理和知識不了解、不掌握,不懂不會的問題制約了工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有的地方只要一發生環境問題,政府領導便不問青紅皂白先把環保局長或者企業經理找來批評訓斥一通,至于污染產生的真正原因及如何有針對性地采取對策卻沒了下文。凡此種種,均反映了一些地方領導存在的工作指導思想的偏差和工作作風浮躁的問題。
環境污染的成因是復雜的,因而改善環境質量的工作也應該是具體而有針對性的。例如,上海有關部門經過調查分析研究確認,揮發性有機物是形成霾和PM2.5的前體物。排放到大氣中,經過光化反應,造成二次污染,而且在大氣污染形成中占比*大。據此,去年年底,上海市環保局聯合市物價局、財政局制定出臺了《上海市揮發性有機物排污費試點實施辦法》。
上海建立此項針對排污企業的環境賠付制度是在真正弄清大氣污染元兇的基礎上,一次有的放矢的精準施策,此舉充分體現了上海在環境保護工作思路上的精細化。盡管這項收費實施之后對區域大氣質量的改善到底會有多大作用還有待時間檢驗,但上海治理霧霾對癥下藥、精準發力的工作態度和思路無疑值得各地學習和借鑒。
“天下之事,必作于細”,改善環境質量也是如此,工作不能概略論之,必須精確瞄準;不能大而化之,必須精心謀劃。如何做到精準施策,作為政府而言,筆者以為,要注重調查研究,準確弄清本地區污染的現狀及成因,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真正做到一污一策、對癥下藥。要加強工作的具體指導,力避大而化之。相關領導要熟悉掌握必要的環保知識,不能長期當外行。要統籌協調,發揮好政府各職能部門的作用,真正形成“誰家孩子誰抱走”,誰的污染誰治理的局面。唯有如此,環境治理才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環境質量才能切實加以改善。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