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檢 時間:2022-11-21 來源:互聯網
次氯酸鈉,化學式NaClO,是鈉的次氯酸鹽,一般工業用作漂白劑。在紡織品定量化學分析中,次氯酸鈉作為一種常見的次氯酸鹽[1],主要用于定量分析某些蛋白質纖維與某些其他纖維的紡織品混合物。
在試驗時發現,次氯酸鈉溶液在低溫(20°C)低濃度(1.0mol/L)條件下溶解某些蛋白質纖維的同時,也對某些纖維素纖維(棉、莫代爾纖維等)有一定程度的損傷,但在高溫(99.9°C)高濃度(>=1.5mol/L)時能很好地溶解纖維素纖維,剩余某些合纖。本文依據這個特性探討次氯酸鈉溶液定量分析的新應用。
2氨綸與纖維素纖維織物的定量分析
在紡織品定量分析中,氨綸織物的定量分析稍顯復雜。**,氨綸可與多種纖維混紡形成織物,在檢測中,*為棘手的是氨綸與棉、麻等纖維素纖維的混紡織物,一般推薦采用的是拆紗法,即手工分解法。但是當需要大批量檢測時,拆紗法顯得耗費人力。化學溶解方法中,這類織物一般用的是毒性比較大的有機溶劑二甲基甲酰胺[2]或者二甲基乙酰胺[3],但弱點是溶掉的氨綸比例較小,剩余纖維素纖維比例較大。一般在試驗中,而*佳的試驗方案是剩余比例較小的成分,因此濃度大于等于1.5mol/L的次氯酸鈉溶液[4]就是選擇之一。
2.1氨綸d值測試
試驗范圍:氨綸與纖維素纖維(棉、麻、莫代爾纖維、萊賽爾纖維等);
試劑:1.5mol/L的次氯酸鈉溶液;
溫度:沸水浴(99.9°C);
時間:30min。
試驗步驟根據GB/T2910.1—2009[5]進行,得到表1的相關數據。根據表1可以知道,氨綸在煮沸的1.5mol/L次氯酸鈉溶液中的d值為1.00。
2.2準確度
一般,拆紗法得到氨綸的含量的數值比較準確,將拆紗的數值與次氯酸鈉法進行比較,得到表2的數據。由表2可知,次氯酸鈉法與手工分解法**誤差遠小于±1%。
表2次氯酸鈉法與手工分解法氨綸結果比較
2.3精密度
表3氨綸與纖維素纖維混紡產品精密度試驗表
由表3可知,對于同一混紡產品,經過10次溶解試驗,在置信度為95%時,求得氨綸與棉/麻,粘纖,棉/莫代爾的置信界限分別為:±0.95%,±0.83%,±0.72%,符合GB/T2910.1—2009的要求。
3棉與腈綸織物的定量分析
棉與腈綸的混紡織物一般選用的GB/T2910.12—2009的方案,選用二甲基甲酰胺溶解腈綸,剩余棉。
本文用次氯酸鈉溶液溶掉棉剩余腈綸進行試驗,結果也符合要求,且更為環保。
3.1腈綸的d值測試
試驗范圍:棉與腈綸纖維;
試劑:1.5mol/L的次氯酸鈉溶液;
溫度:99.9°C;
時間:30min;
試驗步驟根據GB/T2910.1—2009進行,得到表4。由表4可知,腈綸的d值等于1.02。
表4腈綸的d值測試表
3.2準確度測試
對比二甲基甲酰胺法與次氯酸鈉法,得到表5。由表5可知,次氯酸鈉法與二甲基甲酰胺法**誤差遠小于±1%。
表5次氯酸鈉法與二甲基甲酰胺法結果比較
3.3精密度測試
由表6可知,對于同一混紡產品,經過10次溶解試驗,在置信度為95%時,得到腈綸的置信界限為±0.51%,小于GB/T2910.1—2009所要求的±1%。
表6棉與腈綸混紡產品精密度試驗表
4該方法的優點與局限性
該方法的準確度、精密度均較好,且相對有機溶劑,顯得格外綠色、環保。但問題是試驗范圍過于狹隘,只適用于纖維素纖維與氨綸或者腈綸混紡的織物,對于由于尼龍與聚酯纖維在煮沸的次氯酸鈉溶液中損傷嚴重,因此不適用于含有尼龍或者聚酯纖維的織物。
5結論
化學定量分析旨在尋找一種*佳的溶劑能分離混合物,方便、快速、有效且綠色環保,在紡織品檢測中還需要對剩余纖維的損傷*小甚至沒有。本文所提供的方案雖然在多組分的織物檢測時不太適用,但對于單純的二組分織物,實用性和實用性良好,其準確度與精密度均較高。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