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檢 時間:2022-11-21 來源:互聯網
食品安全大家都關注,但是大家的關注點主要集中于化學性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中國農業科學院蔣士強研究員表示化學性污染都有限量標準和積累劑量的概念。比如,蘇丹紅是化學性污染,但沒有達到一定的量、一定的時間,不會對人的健康造成危害。再比如,大家都害怕致癌物,烤鴨的皮中確實存在致癌物多環芳烴類,但是它只存于烤鴨皮里,含量很低,人們也不會天天吃烤鴨,因此健康風險很低。
這樣的表達大家可能還會覺得難以信服,那就請看蔣士強研究員為我們提供的關于目前食源性疾病在世界和中國的現狀。這些數據將提示您該注意致病菌這一常常被人忽視的食品安全問題了。
國標上食源性疾病髙危統計數據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全球每年發生食源性疾病數十億人,發達國家每年約有三分之一的人次感染食源性疾病。WHO總部發布的全球首份食源性疾病全面估算報告中,稱每年10個人當中幾乎就有1人因吃被污染的食物而生病,并導致42萬人死亡;其中五歲以下兒童處于特高風險,每年有超過12萬名兒童死于食源性疾病。
國際食品微生物標準委員會主席Martin博士指出,盡管食源性疾病的全球發病率難以估計,但據報告,僅2005年就有180萬人死于腹瀉病。這些病例的大部分可歸應于食品和飲用水污染。在工業化國家,每年罹患食源性疾病的人口百分比高達30%。美國疾控中心統計數據顯示,美國每年約有4800萬人患有食源性疾病,其中12.8萬人入院治療,3000人死亡。
2011年,德國的致病性大腸桿菌污染食物,驚震世界。
我國致病微生物污染造成食品中毒事件實例和統計數據
在我國,威脅食品安全的*大問題同樣是致病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常見的有沙門氏菌食物中毒、蠟樣芽孢桿菌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大腸桿菌食物中毒等。如20世紀80年代上海發生過由于生吃毛蚶(肝類病毒污染),造成甲型肝炎流行的事件,有30萬人染病;又如1999年,寧夏肉品引起的沙門氏菌食物中毒,危及超過1000人的身體健康;2001年江蘇和安徽發生的腸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H7食物中毒事件,導致2萬人中毒,177人死亡。
中國2012年上半年的一項食源性疾病主動監測顯示,平均每年有2億多人次罹患食源性疾病,平均6.5人中就有1人罹患食源性疾病。2010年,衛生部通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直報系統收到的食物中毒事件報告220起,中毒7383人,死亡184人;2011年,食物中毒事件報告189起,中毒8324人,死亡137人。專家表示,這些數字只是實際情況的一小部分,因為報告的是涉及數十人的大事件,更多的個體和人數較少的中毒事件并沒有統計在內。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