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檢 時間:2022-11-22 來源:互聯網
此次“土十條”尤為重要的是為土壤修復列出了時間表。到2020年,全國土壤污染加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
土地污染治理投入巨大
用5年的時間,遏制全國土壤惡化,難度巨大。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認證認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唐茂芝對法治周末記者說,受污染的土壤可以通過修復降低其風險或危害,恢復其功能,但一般需要大量的資金和較長的時間。目前土地修復一般運用物理、化學和生物3類方法以減少土壤中的污染物。有的時候根據土地污染的情況,綜合采用多種技術。
另外,根據土地污染程度、污染物類型等不同土地修復的成本也差別較大。農用地治理與修復成本每畝從幾千元到幾萬元,污染地塊土壤治理與修復成本每立方米從幾百元到幾千元。
“搞環保就是一個花錢的活動,如果說水和氣是萬億元規模的投入,那么土壤可能就是幾十萬億元乃至更多的投入,這個認識已經在業內稱為一種共識。”上海實樸檢測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楊進撰文指出。
資料顯示,2011年發布的《全國土壤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中央財政撥出300億元用于全國污染土壤修復,針對城市歷史遺留污染土地,中央將給予30%至45%的財政補助。根據2015年11月公布的《國家環境保護“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領域中央預計投入將達30億元,占到中央環保科技預計總投入的10%。相比“十二五”,這是一個較大幅度的增長。
而隨著“土十條”的落地,我國土壤修復規模還將有更大上升空間。2015年,我國公開招投標開張的土壤修復項目有32項,投資金額約為23億元。
《土地整治藍皮書:中國土地整治發展研究報告No.2》稱,我國耕地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剛剛起步,發展較慢,還遠未形成規模和產業化,與先行國家和地區比總體差距很大。土壤修復責任主體確定仍存在一定糾紛,盈利模式尚待進一步完善。
土壤修復市場有待提升
“目前土壤修復市場標準、監管和驗收還沒形成一個成熟的體系,土壤污染修復行業還沒有進入一個有序發展階段。”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環境經濟與管理系教授藍虹對記者說。現在中國的土壤污染修復市場,還是一個政府型市場,大致可以分為兩類。
**類,污染責任者明晰的工業污染場地。這一類因為責任人明確,資金來源清晰,所以市場運作還是比較好的。因為污染地塊的所有者只有修復了污染地塊才能出售,為了獲得出售地塊的收益,他們有動力出資修復污染場地。
但在責任者明晰的情況下,目前存在的問題是,**,如果污染場地的修復成本大于其出售土地的收入,污染場地的所有者就可能放棄土地不去修復。相關職能部門無法依照相關法律對其進行制約。
第二,即使污染場地的責任人明晰,但如果突發嚴重的土壤污染事件,相關的修復和賠償資金會出現問題,因為污染企業往往會因修復和賠償資金巨大而倒閉。所以,在土壤污染的風險防控中,強制性環境責任保險的推行非常重要。因為一旦爆發嚴重的突然污染事故,涉及的修復和賠償資金將會非常巨大。
第二類,污染責任人不明晰的工業土壤污染和農田土壤污染,是以地方政府為主進行土壤修復。這種由政府主導的土壤修復,存在以下兩方面的問題,**,地方財政資金的有限性和污染地塊風險管控所需投資巨大的矛盾,要解決這個矛盾,需要積*引入PPP機制。第二,土壤修復完成后的驗收,應該引入獨立的第三方機構。
目前,一些發達國家的第三方監測公司的資質往往很難取得。一旦取得,其所獲得的市場商業份額也是相當可觀的。受到的監管也是很嚴格的,假使被發現與政府或污染企業合謀,在相關法律的約束下,其監測資格會被取消。這些第三方監測公司往往是在技術、標準、人才等方面實力雄厚。
但在中國市場上,目前,第三方監測公司的發展還很緩慢。
土壤修復引入PPP模式
眾所周知,土壤污染修復的主要瓶頸是資金,由于污染責任人很多都無法找到,因此治理資金的重擔很大程度上落在了政府的肩上。
以往政府通過專項地方債的發行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資金來源問題,但這種方式無法讓修復好的土地順利進入土地交易循環。從盈利模式上缺乏土壤修復資金的正向循環。
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曾多次指出,可以通過購買服務、股權合作、共同投資等,將政府與社會投資結合起來,采用PPP模式,進一步開放市場,以提高治理效率。
“土十條”中正式將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作為發揮市場作用、帶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的主要手段。
藍虹告訴記者,目前,在土壤修復PPP模式具體操作過程中,政府也做了一些有益嘗試。例如,通過特許經營權的方式與修復企業達成協議。即不通過付錢,而是約定特許經營年限,作為土壤修復企業的對該地塊的利潤補償。
在園林綠化方面,政府采取租賃的方式,階段性付款。不僅有利于減輕政府財政壓力,同時有利于土壤修復企業的績效管理。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