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檢 時間:2022-11-23 來源:互聯網
近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出席審議《環境保護稅法(草案)》,其中草案擬將現行的“排污費”改為“環保稅”,規定應稅污染物包括“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和噪聲”等4類。
對此,財政部長樓繼偉介紹,草案按照“稅負平移”的原則進行環境保護費改稅,把稅負以現行排污費收費標準作為環境保護稅的稅額下限。而這對于農化行業來說或許是一次契機,通過“明碼標價”透明行業競爭,制定規則促進行業升級。
征稅額“明碼標價”,行業迎來統一標準
此次費改稅對征收稅額實行同一標準,有明確的征稅數額。在此前的《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中,在費用征收上,只提出了“根據污染治理產業發展的需要、污染防治的要求和經濟、技術條件以及排污者的承受能力,制定國家排污費征收標準。現在的環保稅的征收”明碼標價“,規定大氣污染物稅額每污染當量1.2元;水污染物稅額每污染當量1.4元;固體廢物按照不同種類,稅額為每噸5~1,000元;噪聲按超標分貝數,稅額為每月350~11,200元。
在“排污費”時代,由于各級地方政府可以制定地方排污費征收標準,所以就容易出現各地方排污費征收亂象,甚至有些政府會采取地方保護性政策不予征收排污費,對于農化行業中積*處理污染物的企業是不公平的。
廣東中山某環保公司負責人梁先生稱,一些地方的不少企業為了節省處理污染物所需的人力成本及運營費用,直接將未經處理的污染物排出,而這只需要支付當地政府規定的小金額排污費。從執行層面看,地方政府制定排污費標準易存在尋租現象。對于那些不按規定處理污染物的企業來說,違規成本低,約束效果甚微。
現在在全國范圍內的法律層面征收環保稅,意味著全行業統一標準,所有農資企業在環境稅的征收上處于同一個起跑線,有利于公平競爭。對行業長期來說,是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利好政策。
小企業或因此遭淘汰
“如果環保稅草案出臺,不規范的農資企業必將被淘汰,有助優化產能”,梁先生提到,大中型農資原藥企業原本設有環保池等處理設施,具備很好的環保措施,草案對其影響較小。但小企業依靠在當地的“根深蒂固”的關系網只交了所謂的“排污費”,卻沒有設置環保處理設施。一旦實現國家征稅,地方政府無法制定稅率,小企業如果沒有環保處理設施直接排放污染物質應繳的費用就變大。
同時,環保稅也鼓勵企業創新環保以及制定特殊情況的免稅。草案提出企業排污濃度低于國際標準的50%可減半征收,對嚴格執行環保標準的企業也是一項福利。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