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檢 時間:2022-11-24 來源:互聯網
上世紀70年代至今,中國農業形成了依靠石油的體系。現代農業造成土壤地表流失,土地品質退化,化學污染嚴重,加上基因改造工程,直接影響農作物營養價值,并使農產品安全受到威脅,造成對人類健康的*大隱憂。更有激進的觀點認為:市場必須真實地反映出生態所付出的代價。化肥農藥生產的食物價值,要考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的代價以及因食物引起疾病的醫療費用成本。如此算來,現代農業這筆經濟帳肯定是虧損的。
《農資導報》綜合報道2017年初,很多肥料企業在營銷布局和產品規劃中,越來越突出地強調生態肥料、生物肥料的理念。這正好順應了中國農業轉型升級的需要。去年底召開的“首屆全國土肥和諧大會”上,專家學者呼吁:實現耕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亟待構筑新的“土肥和諧”關系。在農業需求的**和產能過剩的雙重作用之下,肥料產業的宏觀走向和企業的微觀動態都初步顯示出“去化肥”的產業新動向。
*新公布的中國耕地總面積為20.3億畝。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提出:耕地資源面臨很多問題,耕地基礎地力后勁不足、局部地區有機質含量下降較快、耕作層變淺現象普遍,養分非均衡化、土壤污染日趨嚴重,土壤生態功能變差等,這些威脅著糧食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通過構建“土肥和諧”關系,實現土壤生態系統的和諧統一。
我們觀察到,肥料產業在深刻理解農業發展現狀對于肥料產品的需求后,有一部分先行者與之的呼應就是“去化肥”。這些企業在產品推廣、新項目規劃甚至發展架構方面都做了大量的調整,逐漸淡化化肥概念,強調生物、生態、有機、植物營養等全新理念。有業內觀察者提出:肥料企業“去化肥”不是一個概念炒作,它將成為一種行業趨勢,企業會將其落實到從產品研發、營銷推廣、企業架構的各個方面。甚至有觀點認為,中國肥料產業在未來幾年會出現大規模的“去化肥”進程,這個進程將從先行企業逐步向更多的企業擴散,從而**肥料產業出現新的變化。
2016年8月,新都化工公告,從傳統農業生產資料“復合肥”制造企業升級為覆蓋復合肥、調味品、中小城市互聯網生活等多方面企業,名稱也跳躍性地改為“云圖控股”。而幾年前,已經有肥料企業**調整名稱,把自己定位為生態農業企業、生態工程企業,甚至直接命名為農業集團。名稱的改變,顯示了企業延伸產業鏈的探索,也表現出他們對肥料產業發展趨勢的把握。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