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檢 時間:2022-11-24 來源:互聯網
從行賄丑聞到數據造假,中國制藥業的名聲并不佳。就該國的經濟規模而言,中國制藥業在研發方面也明顯落后于外國同行。但這種狀況開始改變,未來10年中國在全球藥品市場的地位亦將發生變化。
去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藥品市場。過去6年來,中國藥品市場的復合增長率達17%,規模有望從2015年的1080億美元增至2020年的1670億美元。更重要的是,中國中產階層正壯大且日益富裕。如今,中國擁有數億受過良好教育且有能力為健康多花錢并要求政府提供更佳醫療的民眾。
中國藥品市場有很大增長空間,其人均醫療支出和占GDP的比重均低于發達國家,對專利品牌藥的支出僅占藥品總開銷的1/5。過去醫藥巨頭把中國當成傾銷早期藥品的市場,如今它們尋求在華推出具有突破意義的藥物。
除青蒿素外,中國迄今并沒研發出多少特效新藥。但情況即將改變。如今越來越多在美國工作的中國科學家回國。北京通過稅收減免、簡化流程等措施鼓勵投資。行業分析師邁克爾·米切爾說,"我們將看到中國涌現出新一代的先進生物科技公司。"眾多西方醫藥巨頭也正在中國投資打造更多研發中心并擴建制造設施。
盡管仍受制于腐敗和官僚作風,但專家認為中國藥品市場將逐漸演進并在未來三五年吸引更多投資,"在這個星球上,沒人比中國人更勤勞。中國真正主導(制藥行業)只是時間問題。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