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檢 時間:2022-11-28 來源:互聯網
導讀:中醫藥可以說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隨著清代末期之后的西洋文化沖擊,醫學上西醫開始遍地走,而中醫卻逐漸冷了下來。
近代,中醫是1895年到1911年從晚清到民國轉型時代中國科學中*大的領域,而那些接受了現代西醫的人都對其嗤之以鼻。而近些年來,中醫藥逐漸被重視,兩會期間也有數次提及,逐漸成為焦點。
中醫藥發展現狀三大特征:
一、觀念上:逐漸被看重,但仍有差距
因為清末封建社會的腐敗以及落后,有著一大批的人開始推崇西洋文化,隨著西醫的引進以及當時落后的背景,涌現多數崇洋媚外人士,并且隨著西醫的普及后,中醫藥行業就這么被冷落了。
隨著時代的進步以及我國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重視起了民族文化,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提倡中西并重,但是由于歷史以及長期形成的現狀及觀念,中醫藥雖逐漸被重視,但是與西藥相比依舊還是有著明顯的差距。
二、中藥提取行業不斷發展中,卻仍是現代化發展的瓶頸
在我國植物提取產業是“朝陽產業”,占據我國中藥類產品出口比例接近一半。據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發布的數據,2015年,植物提取物同比增幅高達21.71%,出口額創21.63億美元新高。然而時隔一年,提取物出口量同比就下降了14.3%,由正轉負,陷入困境“令人扼腕”。
中藥提取行業其實在近些年來發展情況來說,還是比較可觀的,特別是植物提取行業,據了解,2016年前三季度,植物提取物出口額達14.91億美元,美國、日本、韓國位居出口市場排行榜的前三甲,其中美國出口占3.14億美元,同比增長2.6%。
自屠呦呦作為青蒿素研發成果的代表性人物,獲得諾貝爾國際科學界的贊譽之后,越來越多國家對中藥產生濃厚興趣。但*新的數據卻也難改出口數據“雙降”的現狀。
三、中醫藥人才相對較少,行業難以大規模發展
“中醫藥的很多精華掌握在老中醫手中,我曾經是一個中醫學徒,師承學習的方式讓我很早就接觸了臨床,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國醫大師唐祖宣對此也深有感觸。他同時也指出,師承方式不夠系統、全面,不能大規模地培養學生。而中醫藥人才不能夠大批培養則直接影響當前中醫藥行業的規模。
中醫藥行業發展的二三建議:
一、完善中醫藥行業相關標準、準則。在法治社會中,法就充當著重要的角色,中醫藥行業要想更好的去發展,必須不斷去完善相關標準與準則,使行業發展有法可依。
2016年12月25日,醞釀了30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以下簡稱“《中醫藥法》”)隨著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終于誕生了,這是我國首部為傳統中醫藥振興而制定的國家法律,全面、系統地體現了中醫藥的特點。在2017年全國中醫藥工作會議上,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明確表示,2017年是推動《中醫藥法》和《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全面落實的重要一年,也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關鍵之年,2017年將著力推動中醫藥法的貫徹實施。據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今年7月1日起將正式施行。
在之后的發展中,國家政策的重視及扶持想必對于中醫藥的發展也是起著引導性作用,也是相當重要的作用。
二、技術上的不斷改進。中藥提取,尤其是復方提取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工藝過程,對于不少中成藥企業來說依然是軟肋。在相關標準制定完善后,可加大對技術的研究,這是行業發展的關鍵。
三、中醫藥人才的著重培養。甘肅中醫藥大學校長李金田表示:“中醫藥教育是發展中醫藥事業的基礎,培養一批什么樣的中醫藥人才直接關系到行業的前途和發展。”人才的確是直接影響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培養中醫藥人才還需大大的重視起來,這是長遠發展之計。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