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檢 時間:2022-11-28 來源:互聯網
近期,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組織抽檢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酒類、蜂產品、食糖和飲料等11類食品,有9批次樣品不合格。對乳房植入物、手術單2個品種進行抽檢,其中6家企業6批次被抽檢項目不符合標準規定,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已采取相關處理措施。更多內容請登錄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官方網站。
4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2017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強調用“*嚴謹的標準、*嚴格的監管、*嚴厲的處罰、*嚴肅的問責”,嚴把從農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線,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不斷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4月18日,國務院食品安全辦會同中宣部、公安部、農業部等11個部門印發《關于做好食品藥品重大違法犯罪案件信息通報和發布有關工作的通知》,就做好食品和藥品重大違法犯罪案件信息的通報及發布工作提出要求。其中提出監管部門要支持新聞媒體輿論監督。新聞媒體關于食品和藥品違法犯罪案件的報道應實事求是、表述嚴謹、措辭準確。未經核實,不得使用“毒”、“致命”、“致癌”等字樣。對捏造事實、制造謠言,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要依法追究有關人員法律責任。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食品安全領域成為網絡謠言的重災區。這些謠言分為4種表現形式:**個是用陳年舊聞隱去真實時間,重新拿出來翻新炒作,這類謠言往往結合*新的時事熱點,如“毒西瓜流向全國各地,致8人死亡”。第二個是有圖、有文甚至有視頻,看似十分有說服力,但時間、地點、人物不詳,圖片視頻不清晰和不完整。如大媽手持注射器向青蟹注射不明液體。第三個是一些謠言會給自己扣上知名人士、政府部門和科研機構的權威說法。如 “緊急提醒!食藥監部門緊急通知13種有毒膠囊藥品”。第四個是無中生有違背新聞真實、斷章取義歪曲報道原意、夸大事實引發社會恐慌,如“這些雞長了6個翅膀8條腿,你還敢吃嗎”“白酒加啤酒,已經有上萬人致癌”、“小龍蝦是生化武器,不轉不是中國人”等。
面對謠言,聽眾朋友們要多想、多聽、多看、多問,積*利用官方公布的信息查詢渠道求證,避免在不知道信息真偽的情況下善意傳播擴散謠言。政府部門也將繼續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傳播權威科普知識,及時組織辟謠,在公眾與謠言之間架起一道保護屏障。
更多食品藥品監管信息和科普信息,請關注總局官方網站、微信、微博和客戶端。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