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檢 時間:2022-11-28 來源:互聯網
近日,在云南省普洱市舉辦的“第十五屆中國普洱茶節”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宗懋說,中國茶葉農藥殘留超標威脅茶葉質量安全,制約出口消化過剩產能,應注意茶葉生產綠色防控。
陳宗懋是茶界**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期從事茶葉農藥殘留研究領域。他認為,目前中國茶產業出現產能過剩、質量安全不過關、勞動力短缺、消費較低,產業可持續發展面臨問題。
近些年,中國茶葉產能持續出現過剩,以2016年為例:中國茶葉產量240萬噸,但國內銷量150萬噸,出口量僅34萬噸。
“有外國友人問我,為何中國(茶)產量那么大,出口量卻不大?我認為,國外進口標準嚴苛,但主要問題是我們對農藥的限制不夠?!标愖陧f,茶葉產品安全質量問題,造成中國茶葉出口量多年來始終徘徊于30萬噸左右。
據悉,2015年中國向歐洲出口茶葉3000多個樣品中,農殘超標1030個,占比三分之一。
目前,中國茶葉質量安全問題表現在四個方面,農藥殘留、金屬元素污染、微生物污染、以及其它污染物。農藥殘留污染占問題總量80%。
陳宗懋提出,應注意茶葉生產綠色防控,促進茶葉安全生產,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采取生態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并注意茶產業的全程清潔化,種植業清潔化,加工業清潔化,包裝、儲存、運輸清潔化,包括銷售清潔化。
針對不久前網絡流傳“中國98%的茶都有農藥殘留”、“喝茶等于喝毒”的說法,陳宗懋表示,大多數農藥是脂溶物,不溶于水。中國人喝茶的方式是泡飲法,喝的是茶水,茶葉中的農殘量并不等于茶水中的農殘量。
他指出,茶葉中的農藥殘留在泡茶時的浸出率與農藥在水中溶解度密切相關,農藥在水中的溶解度愈高,在泡茶時進入茶湯中的浸出率也愈高。茶葉生產中應盡量減少農藥使用量,同時必須替換水溶性農藥,并幫助茶農樹立科學的施肥、因需施肥的觀念。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