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檢 時間:2022-11-29 來源:互聯網
直到今天,回想起那驚心動魄的16天,李永旺仍然心潮澎湃。
那是去年的12月。5日22時16分,反應器開始投料;9日23時03分,產出合格蠟;18日8時,產出高品質清潔柴油;21日23時50分,各項指標分析合格,煤制油全流程貫通。
16天,中科合成油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永旺懸著的一顆心終于放下。在他的面前,賀蘭山下茫茫荒漠中,中國神華寧煤集團這臺世界上單套規模*大的年產400萬噸煤制油裝置一次性試車成功,創造了中國煤制油工業的歷史,也了卻了中國科學院幾代科研團隊30年的心愿。
給中國“留一手”
石油被稱為“工業的血液”,但我國富煤缺油,2016年我國石油總消費量達5.56億噸,近2/3依賴進口。
相比之下,煤炭是我國*重要的基礎能源。有預測表明,在今后幾十年內,煤炭在中國能源消費中仍然占據主導地位。我國“以煤為主,多元發展”的能源方針短期不會發生變化。
“如果能將一部分煤轉化為柴油、汽油等液體燃料,彌補部分石油缺口,就可緩解石油供應緊張的局面,在國際石油供給出現危機時就可以從容應對,化解我們可能出現的能源困局。”李永旺說。
把煤變成油難度*高。但只有把這塊硬骨頭啃下來,才能為國家能源戰略真正作出貢獻,給國家能源安全“留一手”。
2006年,李永旺工作多年的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做出了一個在當時看來頗為大膽的嘗試,它聯合多家煤炭公司,成立了中科合成油技術有限公司。李永旺的身份也從研究員變成了總經理。
中科院成立這家企業**的目標,就是要把幾十年的研究成果進一步推向產業化,把煤變成油。
超級工廠的幕后英雄
山西煤化所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了煤炭間接液化的技術攻關,但由于技術與經濟限制,一直沒有規模化生產。1997年,李永旺重組團隊,立志做出中國自己的煤制油技術。
2005年,李永旺發現,采用低溫漿態床合成在200~250℃下反應,費托合成產生的大量反應熱不能得到很好利用,于是他大膽提出將反應溫度提高到高溫區260~290℃,將能源利用效率提升了5~8個百分點。
這一概念的突破成為漿態床費托合成技術提升的關鍵。2009年,兩個年產16萬噸煤制油示范廠投產,在經歷7年多的長周期運行后,它們驗證了高溫漿態床煤變油技術的國際先進性,為百萬噸級中國煤制油商業裝置建設奠定了技術基礎。
2011年,神華寧煤決定采用李永旺團隊開發的高溫漿態床煤制油成套工藝技術,建設世界上單套規模*大的年產400萬噸的煤制油商業裝置。
2016年12月,這個超級煤制油工廠建成并試車成功,生產出了高品質的柴油、石腦油、蠟等產品,一舉使我國進入到少數掌握煤制油工業化技術的國家的行列,并使我國煤制油技術達到了國際**水平。
工程建成投產后,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這一重大項目建成投產,對我國增強能源自主保障能力、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是對能源安全高效清潔低碳發展方式的有益探索,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成果。
對李永旺以及中科合成油上千名站在這一重大工程背后的科研技術人員來說,這可能是對他們數年奮斗的*好褒獎。
“可以說,中科院30年的科研底蘊、20年的創新超越、10年的產業推廣,鑄就了中國煤制油今天的輝煌。”山西煤化所副所長房倚天感慨。
面向可持續的未來
目前,研發團隊針對我國擁有大量低階煤資源難以有效利用的現實,提出了低階煤分級液化的煤制油新工藝。該技術已經完成了年處理原煤1萬噸的工業中試裝置的試驗運行,正在新疆規劃和設計百萬噸級的商業裝置,有望形成新一代煤制油工業技術。
“煤制油技術在中國的成功應用,將對全球能源技術革命產生重要的影響。”中科合成油副總經理、研發中心主任楊勇說,“中科合成油在技術開發和產業化應用的持續創新,得益于中科院機制體制的創新。隨著國家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日益完善,相信我國科研人員會有更為持續的創新動力和環境。”
這也是中科合成油繼續前行的動力。目前,采用高溫漿態床合成油技術正在實施的煤制油項目總規模達到1350萬噸/年油品。中科院的科技成果遍布內蒙古、山西、貴州、新疆等地,真正“將論文寫在了祖國大地上”。
李永旺透露,中科合成油還將打造北京懷柔科技創新城技術平臺,進一步開拓天然氣制油、生物質制油等技術,同時積*開拓美洲、非洲、大洋洲、東南亞、中東、歐洲等海外市場,積*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
“從實驗室‘瓶瓶罐罐’到大規模工業化需要時間。煤制油是人才、技術、資金密集型的項目,需要長期技術積累和多專業人才聯合攻關才可能獲得突破。”李永旺說,“但我們是‘中科系’企業,我們不做則已;做,就要做到*好。”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