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檢 時間:2022-12-06 來源:互聯網
據生態環境部微信公眾號消息,12月10日,由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國家氣候戰略中心、世界銀行、國際能源署、亞洲開發銀行、美國能源基金會聯合主辦的“中國角”碳市場邊會活動舉行。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國際能源署署長法提赫·比羅爾(Faith Birol),世界銀行副行長勞拉·塔克(Laura Tucker)等出席邊會并致辭。
解振華表示,氣候變化是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嚴峻挑戰。積*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已經成為全球共識和大勢所趨。近年來,中國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努力走符合中國國情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道路,采取了優化產業結構、節能和提高能效、發展非化石能源、增加森林碳匯、建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等一系列舉措,取得積*成效。
他說,碳排放交易作為一種市場機制,能夠有效地減少整體減排成本并實現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切實促進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升級。在全球范圍內,碳市場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推動全球氣候治理的重要手段。
解振華表示,中國高度重視利用市場機制應對氣候變化。近年來,中國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作為積*應對氣候變化和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從2011年起,我國在7個省市啟動了地方碳交易試點工作,并取得了積*進展。截至今年10月,試點地區的碳排放配額成交量達2.64億噸二氧化碳當量,交易額約60億元人民幣。試點地區重點排放單位整體履約率保持了較高水平,低碳意識不斷提高。試點地區碳市場覆蓋的行業企業碳排放總量和強度實現雙降,碳市場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良好效果初步顯現,為建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積累了寶貴經驗。與此同時,我國在認真總結國外碳市場和國內試點實踐和經驗的基礎上,持續推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
解振華強調,下一步,中國仍將積*推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制度體系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深入開展碳排放報告核查、配額分配和能力建設等方面工作。
來自美國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國際排放貿易協會(IETA)、清華大學、亞洲開發銀行等機構和部門代表參會,就建設和發展碳排放交易體系、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展開討論。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