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檢 時間:2022-12-09 來源:互聯網
北京時間7月5日,《科學》雜志刊發西安交通大學單智偉教授團隊*新研究成果:塑性差并不是鎂的固有屬性,通過提高流變應力(如通過細化晶粒或提高應變速率)來促進位錯形核和滑移,可能是行之有效的增塑方法。
作為*輕質的金屬結構材料,鎂在航空航天、汽車、高鐵、電子產品和醫療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然而,相比于傳統的金屬材料,鎂的塑性較差,型材和零件的變形加工困難,工藝成本高。這嚴重制約了鎂作為結構材料的廣泛應用。
當前主流觀點認為,塑性差是鎂的本征屬性,原因是鎂中的錐面位錯(一種晶體缺陷)會自發地分解為不可滑移的結構,無法協調塑性變形。因此,提高塑性需要通過添加某些特定的元素來調節錐面位錯的行為。但也有一些學者持不同觀點,認為錐面位錯是有效的塑性變形載體,只要能促進錐面位錯的形核和滑移,鎂的塑性就可以提高。上述爭議直接影響到下一代高塑性鎂合金的設計思路和技術路線,因而成為一個急需解決的科學難題。然而,由于錐面位錯的幾何形態和結構非常復雜,很難通過實驗來全面地解析。此前的研究通常以計算機模擬為主,相關觀點和推論均缺乏有力的實驗證據。
針對上述難題,西安交通大學單智偉教授團隊經過廣泛調研和深入討論,決定采用原位電鏡納米力學測試技術來解決樣品幾何形變、微觀結構演化以及力學曲線三者之間一一對應的難題;選取合適的加載方向來消除其它位錯的干擾;采用梯度樣品設計來解決捕捉和表征單根位錯難的問題;運用三維圖像重構技術來解決位錯滑移面不易確定的難題;并通過對比力學曲線的方式澄清了電子束影響的問題。得益于這些有針對性的實驗設計,研究團隊以令人信服的結果,證明了*起碼對亞微米尺度的純鎂而言,各種類型的錐面位錯(刃、螺、混合型)不僅可以滑移,而且可以導致非常大的塑性變形。與塊體材料相比,微納米樣品呈現出更高的屈服強度和流變應力。因此,研究團隊推測高應力促進了錐面位錯的形核和滑移,進而提高了測試樣品的塑性。通過進一步深入分析,不僅確定了位錯的滑移面,而且還清晰地觀察到錐面位錯的交滑移、位錯偶*子的形成以及位錯往復運動等此前尚未報道過的重要現象。
該研究為完善鎂的塑性變形理論提供了重要的實驗數據,并為高塑性鎂合金的開發帶來新的啟發。
西安交通大學青年教師劉博宇博士為本論文的**作者,博士研究生劉飛為共同**作者,西安交通大學單智偉教授、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聶建峰教授和美國內華達大學李斌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參與該工作的科研工作者還包括西安交通大學張磊教授、博士研究生楊楠、西安科技大學翟嘯波博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李巨教授、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馬恩教授、內華達大學博士研究生楊洋。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111計劃2.0、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陜西省重點產業創新鏈、西安交大青年拔尖人才計劃和基本科研業務費等項目的資助。
近年來,單智偉研究團隊依托西安交通大學材料學院、金屬材料強度國家重點實驗室、西安交通大學微納中心和陜西省鎂基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基礎研究、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2014年,發現了鎂中不同于位錯和孿晶的室溫變形新機制,成果發表于《自然·通訊》,并榮獲美國TMS學會鎂分會年度*佳基礎研究論文獎;系統研究了鎂合金中析出相形貌對孿晶行為的影響,并進而發展了一種判斷鎂合金強塑性的簡單判據,成果發表于《材料科學技術》(封面推薦,2018);發現通過活化二氧化碳,可以在室溫下將鎂表面的氧化層或腐蝕產物轉變成一種致密的保護膜層,不僅可顯著提升鎂及其合金的抗腐蝕性和強韌性,而且大幅提高鎂的抗氧化能力,從而發明了一種綠色、低成本鎂合金涂層新技術,成果發表于《自然·通訊》(2018),并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針對原鎂冶煉工藝落后、自動化程度低和環境污染嚴重的現狀,提出并驗證了原本需要在真空條件下進行的原鎂冶煉可以在常壓進行,并與華西能源公司聯合攻關,開展了原鎂常壓生產的工業化裝置的開發。針對原鎂雜質元素種類多、含量高、波動大的痼疾,從原子機理出發,開發出全新的工藝流程,可在不顯著增加成本的情況下,從料球直接生產出99.99%以上純度的高純鎂,革新了此前領域內普遍認為皮江法(硅熱還原法)不能直接生產高純原鎂的認知。上述成果的推廣和應用,有望從整體上提升鎂基產品質量和性能。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