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檢 時間:2022-12-09 來源:互聯網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機械研究所智能微納器件研究室研究團隊在環境危害物可視化分析檢測方面取得新進展。該團隊設計制備了一種高效的比色熒光納米探針,將其打印成熒光試紙,并根據試紙的顏色顯示可以初步判斷水中鉛離子的檢測情況,實現水中鉛離子的現場可視化和半定量化檢測。相關成果已發表在Analytical Chemistry上。
由于鉛離子*大損害人體健康和污染環境,被認為是毒性*大的重金屬離子之一。傳統的鉛離子檢測方法,包括溶出伏安法(SV)、原子吸收光譜法(AAS)、原子發射光譜法(AES)和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ICP-MS)可以完成對鉛離子的靈敏度和選擇性分析,但其儀器昂貴、檢測周期長以及需要專業人員操作限制了其在現場檢測方面的應用。
智能所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比率熒光探針檢測水中鉛離子的方法,并且利用熒光探針溶液打印的熒光試紙可以完成檢測。該比率熒光探針由藍色和紅色碳點通過合適的比例混合得到,鉛離子存在時藍色碳點熒光被猝滅而紅色碳點熒光不變,從而在紫外燈照射下觀察到明顯的由藍到紅的顏色變化。通過將試紙的顏色RGB值識別智能手機APP(顏色識別器)或者其他顏色識別卡等,即可實現鉛離子的可視化、實時和半定量化檢測。
這種比率探針用低毒的碳點制備,對環境友好;利用熒光光譜儀和智能手機APP對熒光探針溶液的檢測限分別為2.89nM和35.26nM,遠遠低于WHO飲用水中鉛離子的允許限量(10mg·L-1)。用智能手機識別熒光紙條的RGB值,在5分鐘內即可完成水中鉛離子的現場、快速、半定量檢測。熒光紙條易于存放和攜帶,使得檢測鉛離子的方法更加方便、簡單、節省時間和成本效益。
這項工作是該團隊在熒光分析檢測試紙研究基礎上的進一步深化。該系列工作還以Fluorescent Nanomaterials for Color-Multiplexing Test Papers toward Qualitative/Quantitative Assays 為題,以特邀綜述文章形式發表在Small Method上。
該項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973”重大研究項目和安徽省重點研究與開發計劃的支持。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