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檢 時間:2022-12-09 來源:互聯網
利用抗體對抗程序性細胞死亡配體1 (PD-L1)的免疫檢查點阻斷(ICB)療法顯示出巨大的潛力,正在引起臨床癌癥管理的革命。不幸的是,只有一小部分接受治療的患者對目前的ICB治療有反應,這可能是由于腫瘤的免疫耐受。因此,開發一種切實可行的策略來對抗這種免疫耐受和放大ICB治療療效已成為當務之急。
為了迎接這一挑戰,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SIMM)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用于癌癥免疫治療的腫瘤酶微環境活化的抗體納米顆粒。這項研究于近日發表在《Science Immunology》上。
在這項研究中,于海軍教授、李亞平教授和他們的同事通過整合anti-PD-L1抗體(αPDL1)和吲哚菁綠(ICG)到一個納米平臺上獲得了工程化的抗體納米顆粒。ICG是一種經臨床批準用于活體手術熒光成像的熒光團,以及用于光動力治療的光敏劑(PDT)。抗體納米顆粒可以在血液循環并保持惰性,從而保護αPDL1不與正常組織相互作用。一旦通過增強滲透性和保留(EPR)效應累積在腫瘤部位,抗體納米粒子被腫瘤特異性的微環境激活,釋放αPDL1 來抑制PD-L1。
此外,科學家們還發現,抗體納米粒通過ICG為基礎的PDT效應,觸發腫瘤抗原的釋放,促進腫瘤內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CTLs)的浸潤。"這對癌癥免疫治療至關重要,因為CTL已被充分確認為腫瘤細胞的殺手,"該研究的共同通訊作者于教授解釋說。
*后,他們發現抗體納米粒不僅能有效提高BALB/c小鼠的抗腫瘤免疫功能,還能誘導BALB/c小鼠的長期免疫記憶效應,從而導致腫瘤顯著消退。
特別是,抗體納米顆粒介導的ICB和PDT聯合治療有效地抑制了荷載4T1乳腺癌的BALB/C小鼠身上腫瘤的生長以及向肺和淋巴結的轉移,導致> 70%的老鼠生存超過65天,而接受αPDL1治療的老鼠在42天時全部死亡。
"我們提供了一個強大的抗體納米平臺,以啟動抗腫瘤免疫和抑制免疫檢查點,這可以很容易地適應其他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增強ICB治療。鑒于納米結構的簡單性,我們的研究有可能轉化為未來新一代的癌癥免疫療法,"于教授說。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