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檢 時間:2022-12-09 來源:互聯網
小分子烷烴碳-氫鍵的選擇性羥化是長期以來面臨的科學挑戰,主要瓶頸在于烷烴分子碳-氫鍵的鍵解離能比相應醇產物更高,導致傳統的化學氧化容易產生過度氧化產物等。雖然自然界中存在可以直接選擇氧化小分子烷烴的天然酶(如甲烷單加氧酶MMO、丁烷單加氧酶BMO、真菌過加氧酶AaeUPO),但無論催化效率還是種類數量都還不能滿足工業應用的需求。開發小分子烷烴碳-氫鍵選擇性羥化的工程酶對于實現天然氣的“氣液轉化”利用、滿足日益增長的能源與化工原料來源需求和環境保護都有重要意義。
細胞色素P450酶是公認的多功能生物氧化催化劑,其催化惰性碳-氫鍵選擇性氧化的能力尤其受到關注,被認為具有改造為小分子烷烴羥化酶的*大潛力。過去十余年來,多個知名研究小組已在該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利用蛋白質工程和底物誤識別策略等手段,獲得一系列對丙烷、乙烷等小分子烷烴具有高選擇性和高活性的P450工程酶。然而,P450酶催化功能的實現高度依賴還原輔酶NAD(P)H及其復雜的還原伴侶電子傳遞體系來活化分子氧,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體外催化應用。
此前,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研究員叢志奇帶領的單碳酶催化研究組開發出雙功能小分子(DFSM)促進的細胞色素P450(BM3)過加氧酶催化體系,使其能夠直接利用H2O2實現對非天然底物如苯乙烯和苯甲硫醚等的高效氧化,解除了NAD(P)H和電子傳遞體系對P450酶的限制。
近日,研究人員將上述策略與酶的半理性設計有機結合,通過對活性口袋關鍵位點的疊加突變研究,首次成功獲得對丙烷及其他低碳烷烴(C3-C6)具有高羥化活性和選擇性的工程P450過加氧酶,其反應總轉化數可和已知**可利用過氧化氫氧化小分子烷烴的天然過加氧酶AaeUPO相媲美,產物生成速率與已報道的NADPH依賴P450工程酶高效體系相當。該研究為開發烷烴小分子碳-氫鍵選擇性羥化的工程酶提供了新途徑和思路。
相關成果發表于ACS Catalysis。博士研究生陳杰為論文**作者,叢志奇為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島市創新領軍人才計劃、青島能源所“一三五”重點培育方向、中科院生物燃料重點實驗室主任創新基金等項目的支持。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