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檢 時間:2022-12-09 來源:互聯網
8月12日,國際學術期刊New Phytologist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苗雪霞研究組的文章“Novel crosstalk between ethylene- and jasmonic acid-pathway responses to a piercing-sucking insect in rice”,該項研究揭示了水稻在響應刺吸式昆蟲的過程中所激發的乙烯和茉莉酸信號途徑的應答機制。
乙烯(Ethylene,ET)和茉莉酸(Jasmonic acid,JA)信號傳導途徑在介導植物響應生物脅迫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兩種信號途徑在介導植物抗病過程中的相互應答也多有揭示。在植物抵御刺吸式昆蟲取食的過程中,ET和JA之間是否存在相互作用,以及相互作用的機理如何,尚缺乏研究。褐飛虱是以刺吸式的方式專一性取食水稻的害蟲,對水稻生產危害嚴重。遺傳分析表明,ET信號途徑的信號分子,OsEBF1和OsEIL1分別正調控和負調控水稻抗褐飛虱。分子和生化分析表明,二者之間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OsEBF1能夠通過泛素化途徑介導OsEIL1的降解,說明ET信號途徑負調控水稻抗褐飛虱。RNA-seq的數據表明,oseil1突變體中JA信號途徑的基因OsLOX9,被顯著下調。生化分析證明了OsEIL1蛋白對OsLOX9基因的直接轉錄調控。研究揭示了JA和ET信號途徑協同負調控水稻對刺吸式昆蟲的抗性,OsEIL1蛋白對OsLOX9基因的直接轉錄調控介導了二者的協同性。OsEIL1-OsLOX9是介導ET和JA信號途徑相互應答的新的信號交叉位點。
博士研究生馬飛龍是這篇文章的**作者,研究員時振英和苗雪霞為文章的共同通訊作者,博士研究生楊小芳也參與了該工作。該研究獲得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2015CB755703)、轉基因專項 (2016ZX08009-003-001)、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16YFD010060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371949; 31870232)以及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KF201805)的基金支持。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