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檢 時間:2022-12-09 來源:互聯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與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合作,基于無定形金屬有機框架開發出一種新劑型,可實現酶分子的細胞內高效遞送和催化,在單細胞水平上實現細胞代謝產物的原位檢測。該工作發表于《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s)。
圖:無定形金屬有機框架納米劑型的構建及其在細胞代謝物原位檢測中的創新應用。無定形納米載體(a)及酶-無定形納米載體復合物(b)的掃描電鏡圖;(c)Cryo-EM成像顯示無定形載體的結構;(d)酶分子經過負載后的表觀活性;不同代謝狀態下細胞的熒光強度變化圖(e)以及對應高內涵圖像(f);正常肝細胞(橙色)和肝癌細胞(藍色)的熒光強度變化圖(g)以及對應高內涵圖像(h);(i)不同細胞胞內葡萄糖濃度和熒光強度的關系;(j)每種細胞熒光強度達到峰值時的對應圖像。
納微顆粒為生物劑型工程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過程工程所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生物劑型與生物材料團隊研究員馬光輝和魏煒等對此進行了系統研究,發現和創制了一系列納微顆粒新劑型,成功用于腫瘤、糖尿病、乙肝等重大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相關工作相繼發表于NatMater2018,17,187、NatCommun2017,8,14537、SciAdv2019,5,eaaw3192、AdvMater2019,31,1801159、AdvSci2017,4,1700083、ACSNano2015,9,4925-4938等,部分劑型已進入臨床前和臨床研究。
受限于細胞膜的屏障作用和細胞內的降解因素,外源的酶分子難以進入細胞內發揮高效的催化反應。為解決這一難題,研究團隊制備了新型的無定形態金屬有機骨架納米顆粒,用于酶分子的負載。
該劑型能夠克服細胞膜屏障,將酶分子高效遞送進細胞中,同時利用納米顆粒的保護作用,保證酶分子的天然活性,進一步借助無定形態金屬有機骨架的介孔結構(3-6nm,晶態結構僅1nm),強化底物和產物的傳質擴散(圖1a-d)。基于上述優勢,該劑型可用于細胞內代謝產物的原位檢測。
以葡萄糖為例,經過該劑型催化后的產物可以與相應的熒光探針反應,借助高內涵技術在單細胞水平上實現無損傷的實時定量檢測,可用于細胞代謝狀態的判斷以及正常細胞和癌細胞的區分(圖1e-j),為慢性病的監控和癌癥的早期診斷提供了新思路。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以及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等支持。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