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檢 時間:2022-12-12 來源:互聯網
11月15日,國際**學術期刊《科學》以研究長文形式刊發華中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夏寶玉教授團隊的*新研究成果《Engineering bunched Pt-Ni alloy nanocages forefficient oxygen reduction in practical fuel cells》。該文闡述了夏寶玉教授團隊在高效長壽命鉑合金催化劑的*新研究進展:采用(電)化學腐蝕方法對鉑基催化劑的近表面結構和組分進行調控,從而大幅提升高效鉑鎳合金催化劑在實際燃料電池器件中的服役水平和壽命,有望成為發展燃料電池行之有效的關鍵手段。
化學與化工學院田新龍博士為**作者,日本電氣通信大學趙曉博士和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蘇亞瓊博士為論文共同**作者。華中科技大學為**作者單位,化學與化工學院夏寶玉教授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樓雄文教授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據悉,這也是化學與化工學院教師首次在《科學》上發表論文。
當前,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使得開發新能源轉換技術勢在必行。氧還原反應是包括燃料電池和金屬-空氣電池等新能源技術的核心反應,需要價格昂貴、資源稀缺的貴金屬鉑作為催化劑克服較為遲緩的氧還原反應動力學。因此,研發低成本、高活性和長壽命的陰*氧還原催化劑是發展燃料電池等能源技術的關鍵。近年來,高活性鉑基催化劑的設計已經取得突破,但催化劑仍然面臨著在實際燃料電池器件中的服役水平與壽命的重大挑戰。針對上述難題,夏寶玉教授團隊采用(電)化學腐蝕的方法對鉑基催化劑的近表面結構和組分進行調控,獲得了具有一維結構的串狀鉑鎳納米籠結構,實現了高穩定性的一維結構和高活性的合金空心結構等特征的有效結合,從而大幅提升了高效鉑鎳合金催化劑在全電池中服役水平和壽命。
該催化劑的質量活性和比活性達到3.52 A mgPt-1and 5.16 mA cmPt-2,是目前商用催化劑的17倍和14倍。更加令人振奮的是,該催化劑展示出*為優異的催化穩定性。經連續5萬圈循環測試后,其質量活性只衰減了1.3%。此外,以該催化劑組裝的燃料電池也展示出優異的性能和穩定性(圖2)。原位X射線同步輻射吸收光譜和理論計算表明,這種催化劑結構有利于在優化氧還原過程中的鉑氧物種吸附強度,在改善氧還原催化性能的同時,亦能保持催化劑的較高活性和結構穩定性。
這項工作為合理設計低成本、高活性和長壽命鉑合金催化材料提供了一種有效的策略,將有助于提升鉑合金催化材料在新能源器件中的服役水平和壽命,對發展新能源技術具有重要科學意義和應用價值。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華中科技大學等各方面的支持。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