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檢 時間:2022-12-13 來源:互聯網
白云鄂博稀土-鈮-鐵礦床的稀土資源量位居全球首位。自丁道衡先生1927年首次在白云鄂博發現鐵礦體,何作霖先生1935年在鐵礦體中發現稀土礦物以來,世界各地的科研人員對白云鄂博地區進行了多方面綜合研究,取得了大量重要成果。但由于白云鄂博礦床具有十分復雜的元素及礦物組成,又經歷了多期地質事件的疊加改造,有關含礦白云巖的成因問題一直以來就存在非常大的爭議,而巨量稀土元素的富集機理仍是未解之謎。巖漿碳酸巖是全球稀土礦床*主要的成礦巖石。白云鄂博地區發育大量的巖漿碳酸巖脈,晚期鈣質碳酸巖脈中的稀土氧化物含量甚至超過20%。碳酸巖漿強烈分異演化過程中的稀土富集機理是解決白云鄂博謎題的突破口。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礦產資源研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楊奎鋒和研究員范宏瑞等,對白云鄂博地區粗粒含礦白云巖中的磷灰石進行原位Sr-Nd-O同位素分析。磷灰石的O同位素組成與地幔來源碳酸巖一致,Sr-Nd同位素組成與碳酸巖脈相近,磷灰石的Sm-Nd等時線年齡也與鈣質碳酸巖脈中獨居石的Th-Pb年齡相符(圖1)。結合粗粒白云巖的主量元素組成,以及磷灰石中共生的自形燒綠石礦物包裹體和球狀初始碳酸鹽巖包裹體,可以確定粗粒含礦白云巖為鎂質巖漿碳酸巖。
白云鄂博地區的巖漿碳酸巖包括鐵質、鎂質、鈣質三種類型,依據不同類型碳酸巖脈間的穿插關系、碳酸巖脈的似斑狀結構,以及碳酸巖脈狀中白云石、方解石礦物的核邊結構,可以判斷,碳酸巖具有從鐵質,到鎂質,再到鈣質的演化趨勢。伴隨碳酸巖漿由早期的鐵質向晚期的鈣質逐步演化,其稀土元素含量,尤其是輕稀土元素含量呈明顯的富集趨勢。而且,碳酸巖脈的全鐵與稀土含量呈明顯的負相關關系,碳酸巖脈中白云石和方解石礦物的核部更富鐵,而邊部更富稀土(圖2)。鐵質在碳酸巖漿分異演化中的逐步分離很有可能是造成稀土元素在晚期巖漿中富集的關鍵控制因素。
那么是什么因素促使碳酸巖漿發生強烈分異演化的呢?細粒白云石中早期發育的大量共生球形赤鐵礦和初始碳酸鹽巖捕擄體表明,鐵礦漿與碳酸巖漿的不混熔作用很有可能是造成鐵質碳酸巖向鎂質碳酸巖演化的重要控制因素。鐵質碳酸巖中磁鐵礦的分離結晶作用進一步促進碳酸巖漿向富鎂的方向演化。赤鐵礦與磁鐵礦均具有較低的稀土元素含量,赤鐵礦的不混熔及磁鐵礦的分離結晶使殘余碳酸巖漿中的稀土元素發生初步富集。早期熔離的鐵礦漿也為白云鄂博的鐵礦化提供了大量成礦物質。隨后,富鎂白云石的分離結晶又造成鎂質碳酸巖漿向鈣質碳酸巖漿演化,方解石通常出現在似斑狀鎂質碳酸巖的基質中,充填白云石晶體間隙生長,而且晚期結晶的方解石礦物具有更高的鍶和稀土含量,均是分離結晶作用的結果。殘余碳酸巖漿與圍巖發生強烈的霓長巖化作用,進一步消耗碳酸巖中的鐵、鎂元素,造成鎂質碳酸巖*終向鈣質碳酸巖演化以及稀土元素的強烈富集(圖3)。
全球共發育527處巖漿碳酸巖,其中僅有5%為鐵質碳酸巖,而白云鄂博是少有的能夠從鐵質碳酸巖演化到鈣質碳酸巖的實例。強烈的碳酸巖漿分異演化過程是白云鄂博巨量稀土元素富集的關鍵控制因素。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