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檢 時間:2022-12-13 來源:互聯網
2020年是打好碧水保衛戰收官之年,城市黑臭水體攻堅戰*為關鍵的節點,按照“水十條”的要求,我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要控制在10%以內。為將這一目標具體落實,緊隨其后的《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又將城區內黑臭水體治理工作責任落實至各級地方政府。
三年后,生態環境部聯合住房城鄉建設部開啟了黑臭水體專項行動,開啟了黑臭水體“真刀實槍”的時代。排出時間表,立下“軍令狀”,各地爭相競速碧水保衛戰中這場“重頭戲”。政策的高壓下,城區內黑臭水體治理項目在短期內迎來了工程大潮。
如何給黑臭水“*后一擊”?
來到中期“復盤”的關鍵時刻,黑臭水體治理有了新的命題:既要雷厲風行集中力量打“殲滅戰”,又要奔著“長制久清”。
從現實情況看,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壓力并不小。截至2019年5月,全國仍有19個城市黑臭水體消除比例為零。兩個月后,根據排查結果,全國共有77個城市黑臭水體消除比例低于80%。在2020年首場生態環境部例行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兼水生態環境司司長張波再次提及黑臭水體治理“成績單”:截至2019年底,全國黑臭水體消除比例為86.7%。其中重點城市消除比例為96.2%,其他地級城市消除比例是81.2%。
這也意味著,除了295個地級城市,還有縣級市、縣城、建制鎮的黑臭水體治理壓力不容小覷。因而接下來,黑臭水體的治理重點將是地級城市。另一方面,“初見成效”的黑臭水體也仍然難以確保真正實現“長制久清”。黑臭水體“問題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治理面臨多重挑戰。其中“黑了治、治了黑”,這樣的周期性反復問題,成了一些地方的頑癥。問題在于,過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基礎設施歷史欠賬累累。且具體工作執行得不夠精細。
“整治黑臭水體對城市來說,就是城市管理一次脫胎換骨的革命。”黑臭水體的形成往往是由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大體包括外源問題和內源問題兩類。業界專家認為,既要強調標本兼治,立戒“形式主義”,“南方多雨的地方,又必須走雨污分流這條路,老老實實做好控源截污。”
截污首當其沖。“把污染的源頭截住,不然,無論做什么工作,都是邊治理邊污染。”但相較于通過截污納管解決污水直排的“有無”問題,攻克雨污合流的“好壞”問題在實踐中卻更為棘手。“要還上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短板這個賬,難度是可想而知的,有資金方面的,也有技術工程方面的。”
抓“服務包”窗口期
在過去短短4年里,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的投資達到11000多億元。時至2020年,黑臭水體的大蛋糕依然存在。
2019年底,《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指南(試行)》的出臺,也將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提上了日程。同時,黑臭水體的專項行動會繼續有力推動,尤其是長江、渤海沿線城市將會成為“重頭戲”。很多水體治理后還要承擔城市景觀功能,景觀施工量十分可觀。根據中信證券的研究結果,要實現2030年消除全部城市建成區的黑臭水體,投資需求或將超過7000億元。
與以運營模式為主的污水處理項目不同,黑臭水體治理項目通常以工程形式為主,即多數具有“一次性”的特征。若按單位平方公里黑臭水體的治理成本為5000萬測算,將剩余黑臭水體數量取平均面積測算,則所剩余未治理的工程市場空間或將達到30億。
但隨著“長制久清”深入推進,運營管護的市場也將有著更為無限的想象空間。由于運營維護類的市場規模遠小于工程市場,少量增量市場投資將在接下來一段時間內相繼涌現。社會資本參與城市黑臭水體治理,不僅可以解決政府短期集中投入資金短缺的問題,還可以將環境治理的工程,轉換成一個按效果付費、易于管理的合同。而目前黑臭水體項目的“回報機制”設計亦是需要深度探討的“必考項”。
“我們將聯合住建部門持續開展專項行動,方向不變,力度不減。”張波曾這樣定義2020年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但不可否認的是,以治理技術為基礎,打通產業鏈的服務新模式將成為未來黑臭水體治理市場的重要方向。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