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02
除了外出就餐,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與食品過期相關的問題。保質期=保質期?不浪費就是“美德”?冰箱等于保鮮柜嗎?保質期長一定不安全,保質期短一定是新鮮的?其實這些都是錯的。
什么樣的食品被認為是過期食品?是過了規定的保質期,還是看起來已經腐爛了?關于過期食品,您還需要了解更多。
保質期是什么?
所謂食品保質期就是指預包裝食品在標簽指明的貯存條件下,保持品質的期限。
一般來說,每種產品的具體保質期都有自己的行業標準和國家規定的,在保質期限內,該產品完全適用于銷售,屬于商家或企業對消費者的一個承諾。
在規定的期限內,食品的口感風味以及安全各方面都有保證,也就是說如果在食品保質期內食用該產品出現不適,商家會承擔相應的責任,而不在保質期內,消費者就要自行承擔。
如此看來,是不是過了保質期的食品都不能吃呢?其實不是的,這個要根據具體的食品屬性來確定。
食物變質是一個漸變的過程,不是說突然一下就長霉了,腐爛了。
所以,食品的保質期只是*佳使用期限,而不是*終食用期限。
在國標里我們可以找到保質期的概念:
1)GB7718-2004(已作廢)
【保質期】預包裝食品在標簽指明的貯存條件下,保質品質的期限。在此期限內,產品完全適于銷售,并保持標簽中不必說明或已經說明的特有品質。超過此期限,在一定時間內,預包裝食品可能仍然可以食用。
2)GB7718-2011
【保質期】預包裝食品在標簽指明的貯存條件下,保質品質的期限。在此期限內,產品完全適于銷售,并保持標簽中不必說明或已經說明的特有品質。
看到了吧,*新的國標已經刪除了這句話:超過此期限,在一定時間內,預包裝食品可能仍然可以食用。
也就是說:保質期是個法律概念,意在裁定生產廠家對食品安全負責的界限。
那么,保質期是如何被計算出來的?
【保質期】嚴格以上講有兩種:技術保質期和市場保質期。
技術保質期參考企業的生產標準(即根據試驗結果來確定)
**,在產品研發階段,將終產品在3種條件下放置——常溫(20度、避光)、光照和加速(溫度70度,濕度60%)。其中,常溫是完全模擬實際儲存情況;光照是看光的影響;加速實驗,是以1周代替實際1個月。
其次,分別取時間進度的25%、50%、75%、****和110%的實驗樣品,進行感官評定、理化和微生物檢測。例如,保質期6個月,那么常溫條件下,1.5、3、4.5、6、6.5個月的時候,取樣評定;加速條件下,1.5、3、4.5、6、6.5月的時候,取樣評定。
*后,根據客戶對產品感官要求的高低,采用不同的感官評定方法(消費者喜好測試、二三點法,等),測試結果合格即認為是通過(一般是風味、顏色、質地等)。
還有幾點,不知道朋友們注意沒有
保質期越久說明添加成分越多
有些人認為食物的保質期越長,那么其中必然了加入了不少人工的添加成分,這才延長了食物自身的保質期,這也是一種誤區。不能片面認為保質期越短就越天然、越安全,保質期越長就越有危險,有一些食物沒有放一些人工合成物,也更容易儲存,比如蜂蜜,有一些食物則是因為生產過程技術比較先進,更加耐存,才使得食品保質期長。所以把保質期長短作為衡量添加成分多少的這一觀點并不科學。
食物放進冰箱就不會壞
這是相當多的人存在的觀點,過于高估了冰箱的功能,不管什么食物都統統往冰箱放。冰箱并不是萬能的,它只能稍微延長食物的儲存時間,并不是一直不會讓食物變質,而且有些食物本身就不適合放進冰箱,反而會加快它的腐爛速度。
我們對食物保質期的認識千萬不能片面了,也不能把保質期作為衡量食物安全性的**標準。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