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4-06
市場監管總局在3月31日召開“整治檢驗檢測報告造假行為”專題新聞發布會。決定于2022年4月至7月底開展檢驗檢測市場專項整治行動。
部署各地市場監管部門集中力量對轄區內涉及疫情防控的醫療器械防護用品、食品、個體防護裝備、建筑材料、常壓液體危險貨物罐體、碳排放核查等6個領域的檢驗檢測機構進行全面排查、全數檢查、嚴格整頓,堅決防止和查處檢驗檢測造假問題,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財產安全。
為什么會有近3個月的整治行動?
沒別的,太混亂了。
根據相關統計,2021年國內檢驗檢測服務業出具報告數目達到5.27億份(不含港澳臺數據),同比增長23%。
從2014年起到2021年國內檢測行業規模逐年增長,實現營業收入3225億元,同比增長15%。
從檢驗檢測的應用領域來看,建筑工程領域的市場規模達到了543.54億元,排名第1。其次為環境檢測和建筑材料檢測,市場規模分別為313.58億元和300.74億元。
我們再去看檢測機構,2014年至2021年期間,我國檢測機構數量逐年遞增,截至2020年底,我國共有檢驗檢測機構44007家,同比增長11.49%。
但是在這一期間,我國檢測檢驗行業呈現出小、散、弱的特點。據統計。2021年我國小、微型檢驗檢測機構數量占比分別達到78.48%和18.02%,總占比達到了96.50%。
一直到去年,檢測公司仍在像雨后春筍一樣蓬勃發展,所以也有著野蠻生長這一特點。
國家認監委的*新檢測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檢測機構中,國有及國有控股檢驗檢測機構19444家,占機構總量比重為44.18,集體控股機構749家,占機構總量比重為1.70%,私營控股機構22958家,占機構總量比重為52.17%,外資企業415家,占機構總量比重為0.94%;其他機構441家,占1%。
而在這一進程中,一些亂象也是層出不窮,比如就在今年315中報道,陜西寶雞就有1000多份工程檢測報告造假,10多所學校與醫院存在著安全隱患。
而像這種工程質量檢測報告造假事件,在一定程度上一直客觀存在。早在2017年,港珠澳大橋香港段被發現混凝土壓力測試涉嫌造假事件;2021年河北省有14家檢驗檢測機構因數據造假被撤銷資質。
有沒有想過為什么會有這么多造假的?相對于其他的方面,檢測報告造假的時間、物力等成本更低,而被發現的概率也很低。另一方面,相對而言,工程質量檢測報告造假的違法成本相對低。
而且在實際中,辨別檢測報告的真偽卻存在一定難度。一方面,辨別檢測報告真偽的過程非常復雜,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進行調查取證。另一方面,由于虛假檢測報告制作技術十分逼真,辨別上缺乏相應配套的的技術檢測手段。
而這些亂象在今年都會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比如今年國家就開始要對醫療器械防護用品、食品、個體防護裝備、建筑材料、常壓液體危險貨物罐體、碳排放核查進行專項整治。
醫療防護、個體防護、食品等等都是圍繞今年抗疫而存在的重要物品,如果這些物資出現了問題,后果真的不堪設想。
況且未來幾年,隨著我國檢測市場化程度加大,在外資以及民營檢測機構的推動下,第三方檢測市場規模將快速增長,占檢測市場的比重也將有所提升。
所以為了規范后續入場的民營檢測機構,國家必定要對這個行業樹立起科學的規范。
而百檢也必會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用科學、嚴謹的態度,來對待每1份檢測報告,去對接權威大型的實驗室,來更好的為客戶服務。會一如既往腳踏實地做事,勤勤懇懇耕耘,相信天道勤酬,百檢一定能夠在檢測行業樹立起正向的品牌形象,為新加入的伙伴們當好一個榜樣,為我們這個和諧社會,貢獻出自己的綿薄之力!
以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