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煙臺萬華董事長曹培利(左)接受中國皮革網采訪
合成革雖然不是天然皮革,但是近幾年合成革的風頭完全不輸于天然皮革,在中國皮革協會七屆二次會員代表大會及七屆三次理事擴大會議上,一些皮革協會領導和代表企業提起有關合成革問題時表示。作為國內合成革的領軍企業煙臺萬華在合成革方面做得十分出色,在會議期間,中國皮革網對煙臺萬華董事長曹培利進行了采訪,曹培利也跟我們聊起了國內合成革的技術、國內外合成革的差距以及合成革未來的發展這些問題。
國內合成革技術水平處于世界前列
對于中國來說,合成革在上世紀70年代還是一個十分陌生的詞語,但是在短短三四十年之間,中國合成革發展迅速,無論是在技術方面還是規模方面。單在指規模方面,現在我國已經形成了完整的工業生產鏈,無論是在前期的加工還是后期的銷售營銷,都已經十分成熟。而技術方面,更是發展迅猛。
現在我國的合成革技術已經十分成熟,甚至在有些方面還處于**水平。就煙臺萬華來說,現在擁有的合成革技術已經處于****水平。無論是前期的技術投入還是產學研的結合,萬華都做得十分出色。曹培利還說,未來幾個月萬華會推出一種全新的服裝高端合成革,這種高端合成革的基礎是定島技術,一旦這種合成革面市,對合成革產業來說將會是一種顛覆性的進步,目前,此項技術還在北京服裝學院做*后的檢測。
合成革與天然皮革要互相融合共同發展
“合成革要與天然皮革相互合作,互相借鑒,技術嫁接。”曹培利說。在提到合成革的改革和發展方面,曹培利特別提出了“合作”這一理念。合成革和天然皮革一定要相互合作,將一些天然皮革的制作工藝引進到合成革的制作工藝中,而合成革的一些工藝和技術對天然皮革也是有促進作用的。
無論是真皮標志還是皮革協會一定要多促進合成革和天然皮革的合作,轉化彼此的優點,彌補自身缺陷。曹培利表示,煙臺萬華既是中國皮革協會的理事會員,又是中國合成革協會的理事會員,而這一身份就表明合成革與天然皮革密不可分。曹培利在談話中,不斷強調技術的嫁接,指出相互融合*主要的就是技術融合,一旦這一點做到了,未來合成革和皮革的發展將是不可估量的。
身為理事會員,曹培利也是身體力行。在中國皮革協會的會議上提出將合成革納入到真皮標志的認定工作中,而且以后他還會不斷的提出意見和做出一些工作,幫助合成革和天然皮革的技術交流。
習慣決定高度 細節決定成敗
在聊到國內外企業的差距問題,曹培利說出了一些行業共存的問題,那就是:習慣和細節。前面所說的技術創新和融合都是軟實力的象征,而習慣和技術才是企業硬實力的體現。
曹培利表示,國內企業在技術上完全可以和國際先進技術相媲美,如果非要說有差距的話,那就應該是細節和習慣的問題。很多國內企業由于受一些傳統的管理理念影響,對生產環節或者是管理不是十分到位,導致生產出的產品有些偏差,但這并不是技術達不到,而是企業對于生產問題的管理不到位。
如果國內企業可以做到從細節抓起,讓嚴謹成為一種習慣,那么,我國在皮革行業的影響力將大大加強,皮革企業要做大做強也是指日可待,曹培利表示。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