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7-18 來源:互聯網
什么是“碳達峰”和“碳中和”?
碳達峰是指碳排放量在某一年度達到歷史*大值后平穩下降,或進入“平臺期”(即碳排放量在一定范圍內波動并出現峰值)再平穩下降。碳中和是指在碳排放量大幅下降的基礎上,通過生態匯碳、碳捕集利用封存等措施抵消碳排放,*終實現“零排放”。這里所指的碳排放并非真的“碳”,而是指溫室氣體的排放。溫室氣體是指大氣中吸收和重新放出紅外輻射,即溫室效應,自然和人為產生的氣態成分。溫室氣體種類很多,需要控制的溫室氣體主要是人為排放的氣體,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氫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和三氟化氮(NF3)七大類。
作為企業,該如何去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
作為企業,可以分三個步驟來實現。
**,選擇一個年份,作為基準年,核算該年度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以此作為排放基準。
第二,根據自身情況,實施減排措施和抵消措施。
第三,每年核算溫室氣體排放量和減排量,以監控實現情況。
如何核算溫室氣體排放量?
可以應用國際標準化組織發布的ISO14064-1:2018 《組織層級溫室氣體排放和移除的量化報告規范指南》。該標準是經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條約UNFCCC下屬技術委員會IPCC和ISO組織共同努力編制的,是國際社會公認的測量和監控溫室氣體排放的實用工具。該標準對排放源分為六大類,包括直接排放、輸入能源的間接排放、運輸產生的間接排放、組織使用產品的間接排放、與使用本產品相關的間接排放、其他來源的間接排放。也可以應用ISO14067:2018《產品碳足跡-溫室氣體量化的要求和指南》,依據供應鏈要求核算產品生命周期各個階段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包括采礦、原料加工、運輸、產品制造、交付使用、廢棄處置各個階段。
有哪些減排措施和抵消措施?
針對每個企業自身排放源的不同,可以考慮的減排措施包括:
**,能源管理。可以應用ISO50001:2018能源管理體系,使用清潔能源、節約用能、提高用能效率。該標準在國內等同采用的標準是GB/T23331-2020。
第二,改進技術工藝,減少溫室氣體直接排放。
第三,制冷劑管理,防止制冷劑泄漏,在可行時,用低溫室效應的制冷劑替代高溫室效應的制冷劑。
抵消措施,包括植樹造林和參與碳交易。2020年12月31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即將于2021年2月1日起實施,該辦法適用于重點排放單位。重點排放單位是指國家認定的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航空等重點行業,或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達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及以上的企業。除此之外,也可以參與非政府組織NGO的碳項目,比如碳揭露項目(CDP)、科學碳目標倡議(SBTi)、世界自然基金會的低碳制造計劃(LCMP),零碳工廠等。
實施減排和抵消措施后,如何認定“碳中和”?
碳中和這個概念在國際上一直都有,而且很多非政府組織NGO提出過碳中和的項目,但是在核心內容和如何減少誤導上普遍存在分歧。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下屬的技術工作小組(ISO/TC207/SC7/WG15)正在加緊研制ISO14068《碳中和及相關聲明實現溫室氣體中和的要求與原則》,*新的進展是2020年11月5日通過在線會議形式討論了工作組草案(WD稿)。該標準將是國際上首次統一“碳中和”術語定義,明確實現碳中和原則和方法的標準化指南。希望該標準能盡快的出臺。面對日益嚴峻的節能減排和碳中和大趨勢,企業任重而道遠,更加需要借助專業科學的標準工具和方法。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