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廳“長者飯堂”就開始熱鬧了起來,飯堂內坐滿了老人,不少老人體驗后大贊既美味又便利。 ?
? ? 據了解,“長者飯堂”是以探索建立保障老年人助餐需求為重點,建立健全政府購買服務、企業有償服務、志愿者公益服務相結合,社區、個人及家庭共同推進的個性化養老服務。廣東、海南等多地試水“長者飯堂”。
?
? ? 事實上,此前,海口多個社區的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設有類似餐廳,向老年人提供餐飲服務。記者近日走訪發現,部分社區老年餐廳多面臨經營資金不足、老人不來就餐等困境。
?
? ? 就餐的老人連連點頭稱贊
?
? ? 當天,記者在鴻波茶餐廳“長者飯堂”看到,14位已登記用餐的老人在現場免費用餐。熱氣騰騰的飯菜,干凈整潔的就餐環境,讓前來就餐的老人連連點頭稱贊。
?
? ? “這里飯菜味道不錯,不咸不油適合老人家。”8月31日鴻波茶餐廳“長者飯堂”開始試營以來,85歲的陳大爺夫婦每天都過來,因年事已高,不方便做飯,子女上班,所以午餐一直是個難題。“所以這里一開張,我們就過來了。”陳大爺說。
?
? ? 海口美蘭區國興街道工委書記李強告訴記者,考慮到老年人的口味和健康,飯堂提供的都是口感偏軟,少鹽少油少糖的營養午餐,保證有足夠的營養,又符合老年人的身體特點。“長者飯堂”不僅會定期更換菜單,飯菜價格也低于市場價。據了解,報名到“長者飯堂”就餐的老人經街道辦等相關部門審核后,根據老人的實際情況確定就餐費用,一般每餐約需10元,對于低保、低收入等困難老人,所需餐費會更低。
?
? ? 在李強看來,“長者飯堂”試點工作是完善居家養老工作的切入點,通過社區確定不同類型老人用餐人數,確保老年人能享受到安全、實惠的飯菜。“此前,我們街道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曾對該地的長者服務需求進行走訪顯示,相比陪診拿藥、家居清潔、理發等,就餐送餐的需求*大,52.24%的受訪長者選擇了這一項。”
?
? ? 走訪中記者發現,老年人選擇“長者飯堂”,除了食物更符合老人特點,心理需求的滿足也是一方面的原因。“長者飯堂不僅實惠方便,還幫我們解決了做飯的麻煩,而且我在這里結交了許多朋友,大家有說有笑,感覺心情好很多。”正在餐廳用餐的張大媽說。
?
? ? 部分餐廳人氣不“旺”
?
? ? 實際上,此前海口多個社區的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設有類似作用餐廳,向老年人提供餐飲服務,但這些老年餐廳卻面臨不少困境。
?
? ? “中心食堂開放近3年,但前來預約用餐的老人卻寥寥無幾。”海口濱濂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主管符女士介紹,餐廳配備了可供30多位老年人用餐的桌椅,還有比較完善的廚具,如今卻常常放空。
?
? ? 從事居家養老服務4年的符女士分析,老年食堂不夠“旺”,一方面是本地老年人更傾向于自己在家做飯。“另一方面,濱濂社區有很多老年人收入低,不愿意花錢來用餐。”符女士說,項目運營方目前綜合成本考慮,每餐價格為12元,包括一葷一素一湯,需要提前**預約,由于資金原因很難再降低價格,有些老人認為還是不夠便宜,寧愿自己買菜做飯。
?
? ? 在海口港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小區老年人很多,該中心2014年就設置了餐廳,本來打算給老年人提供用餐服務,但很多老人不愿意來。“主要是他們家就在這里,他們更愿意自己在家做飯。”該工作人員說。
?
? ? 此外,由于老年人就餐需求不固定且量少,預約人數不穩定,導致成本升高。目前,有的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雖然每年有數萬元的補貼資金,但照料中心老年人餐廳并沒有專項補貼。
?
? ?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除了觀念問題導致部分老人不愿去社區老年餐廳就餐,更多人并不排斥老年餐廳,而是在于對其服務存在疑慮。
?
? ? “我78歲了,和子女不住在一起,平時家里只有我們兩個老的吃飯。”住在海口港港西小區的劉大媽每天都要到市場買菜,有時要穿過車流量大的海港路去港口市場,很不方便。聽說小區內的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未來可能要重整開設“長者飯堂”,劉阿婆很期待。“不知道食堂會有什么樣的飯菜,合不合老人的口味,用油和食材等方面的安全問題怎樣。”
?
? ? 走訪中,也有老人表示,希望食堂能夠提供三餐,“如果只提供午餐,早餐和晚餐還得自己解決,‘長者飯堂’的意義就不大。”
?
? ? “共享養老”道阻且長
?
? ? 記者從海口市民政局了解到,截至2016年底,海口市常住人口230萬,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口總人口比重的12.1%,已進入真正的老齡化社會,且人口老齡化與家庭小型化、高齡化、空巢化、失能化問題疊加,家庭養老功能弱。日前,海南啟動設區居家養老深化改革,逐步向社會化、專業化、產業化、連鎖化發展。
?
? ? 在海南大學王毅武教授看來,“長者飯堂”之所以受到社會的關注和肯定,一方面是因為契合了老年人的特點和需要,專為老年人“量身制作”,注重在飲食質量、飯菜價格等方面合理設計,通過采取“眾籌”,讓專業人做專業事,既保證公益性,又增加了服務性。另一方面提供空間讓老年人閑話家長里短,豐富了他們的精神生活,*大提升了老年人的幸福感,更增添了人情味,無形間也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
? ? “作為一種新鮮產物,避免其曇花一現,除了要在科學布局、投入保障、運行機制上下功夫,更應該在管理水平、服務質量上做文章,讓‘長者飯堂’充滿更多‘家的味道’,才能讓‘長者飯堂’持續發展。”王毅武教授表示,監管部門要強化食品監管,注重食品從采購、加工到食用的全過程監管,讓老年人能吃到新鮮、放心、安全的健康食品,通過源頭監管、過程追蹤筑起舌尖上的質量防線。同時,要完善設施配套,整合各種資源,融入更多住、行、醫、娛要素,改變“長者飯堂”單一性,增添服務的多元性、綜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