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實體不外賣,成為網絡訂餐經營的標配,但不乏網絡外賣 餐廳投機取巧。3月14日, 北京商報記者從北京市 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市 食藥監局”獲悉,朝陽區春平廣場“臥底 火鍋”店的就餐包間后側,藏匿著數家“小餐館”。臥底火鍋春平廣場門店對北京商報記者辯解稱,上述豬蹄、比薩等檔口均為公司旗下品牌,但該說法遭臥底火鍋母公司“打臉”。無證小店“寄居”大型餐飲的行為屢禁不止,分析指出,共享經濟大趨勢下,該違法行為**隱蔽性,呼吁商家自律之外,平臺也應加大自查力度。
無證網餐與火鍋店辯解“打臉”
?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近日,呼家樓街道聯合公安、城管、綜治、安全生產等部門組織的“百日護航”安全檢查中,發現位于朝陽區工體東路20號春平廣場2層的“臥底火鍋”就餐包間后側藏匿著數家“小餐館”,這些餐館有賣烤豬蹄的,有賣比薩的,還有賣麻辣香鍋的,這些小商戶與火鍋店經營并無關聯。
?
經現場調查,7家商戶均沒有《食品經營許可證》,利用臥底火鍋店的食品許可證在多家網絡訂餐平臺從事經營活動。7家門店名稱分別為“二哥烤豬蹄(CBD店”、“炸雞啤酒(CBD店”、“贛味瓦罐湯(春平廣場店”、“韓小范炸雞拌飯(東大橋店”、“云南過橋米線(東大橋店”、“Hello披薩(東大橋店”、“赫赫小廚麻辣香鍋(CBD精品店”。
?
北京商報記者在外賣平臺查詢發現,部分商店已經下架,其中贛味瓦罐湯(春平廣場店的食品安全檔案中,上傳了經營者名稱為“北京鼎合未來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營業執照,以及食品經營許可證。呼家樓街道的檢查人員發現有些商戶人員面孔非常熟悉,疑似前不久曾經被取締了的“無證餐館”的經營者。
?
市食藥監局方面表示,臥底火鍋的許可證標稱單位為北京鼎合未來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這正是前述北京商報記者發現贛味瓦罐湯(春平廣場店所上傳營業執照的同名公司。據了解,該臥底火鍋目前經營面積近1000平方米,由于近來生意不是很紅火,就將店內后側閑置的包間改造成“小吃城”對外招租,并為進駐的商戶提供該公司的《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用于在網餐平臺注冊、經營。
?
北京商報記者致電臥底火鍋春平廣場門店,接線的工作人員卻表示,店內“豬蹄”、“比薩”等檔口為公司旗下的餐飲品牌,所有品牌歸公司統一管理。門店不對外出租檔口,只招收檔口的管理人員。記者聯系到北京鼎合未來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該負責人稱,公司只經營火鍋加盟業務,沒有其他餐飲類別可供選擇。
?
小店“寄居”屢禁不止
?
食品安全作為民生發展的重中之重,備受關注。為了給食品安全加“保險”,開設餐廳,都要領取《名稱預先核準通知書》,申辦《餐飲經營許可證》,以及《營業執照》。但面對營業政策高壓,總有商家“見縫插針”。
?
北京商報記者走訪發現,很多居民區的大型餐館會將早餐服務外包給個體戶。個體戶每月交付千元的費用即可在餐廳內完成制作早餐、銷售早餐的服務工作。而此次被市食藥監局查處的臥底火鍋店就是作為“宿主”,接納了另外7家門店的入駐。
?
互聯網帶來了諸多便利,外賣平臺要求入駐商戶提供證照信息,但問題證照卻越來越多。2016年曾有媒體報道,上海餐飲街的10多家商戶入駐網絡訂餐平臺的地址與證照均一致,而事實上,這些餐飲商戶的地址相距約數十公里。餐飲店“掛羊頭賣狗肉”屢禁不止。
?
業績壓力催生違法行為
?
小餐館的衛生、安全管理機制受限、辦證難,成為制約小餐館走向正規合法經營的一大難題,而小門店“寄居”大門店的現象頻被曝光,小店取締同時,品牌餐飲的口碑也受損。
?
中國食品產業評論員朱丹蓬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一證多店對食品安全造成*大的威脅,同時引起食藥監部門的重視。另外,網絡訂餐平臺之間存在競爭,為拉攏商戶入駐,會存在商戶資質審核不仔細的情況。同時,網絡訂餐平臺并非專業審核機構,因審核不專業也易造成平臺內存在一證多店的問題。
?
朱丹蓬認為,一證多店也意味著經營場所的共享,可為小餐飲門店解壓運營成本。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商家多以利潤至上,為謀取更多利益,便冒險經營。
?
北商研究院特邀研究員、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商務副會長賴陽同樣認為,“借證”雙方都存在業績壓力,利益催生一證多店的違法行為出現,“一證多店屬違法行為,必須杜絕”。賴陽還表示,共享經濟大趨勢下,工作場所共享也逐漸被認可。但食品安全具有特殊性,證照共享必須禁止,同時違法行為也會給品牌門店抹黑。“日后,餐飲業的資源共享應當朝著工作場所合理共有,但資質、證照必須嚴格按流程操作,實現一戶一證。”尤其大城市,店鋪租賃可謂“寸土寸金”,而場所共享能夠實現更加高效的資源利用率。
?
朱丹蓬呼吁,法律要跟進市場發展,避免滯后性,平臺要主動擔起審核、復查責任,為網絡訂餐市場上雙層“安全鎖”。商家更要自律,合法經營,消費者也要形成自我保護意識,規避不合法餐飲門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