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吃飯的時間,拿出手機打開訂餐APP,點好餐,就等著外賣送上門。“手指動一動, 美食送上門”, 網上訂餐、微信訂餐已成為互聯網時代的寵兒,甚至成了很多人日常 生活的一部分。簡單方便,選擇多樣,網絡訂餐的優點顯而易見,然而很多圖片看上去“精致、高大上”的 餐飲店,實際上臟亂不堪, 管理混亂,甚至沒有相關證照,一旦引發 食品安全事故維權無門。“互聯網+”帶來的 食品安全監管成了一道新難題。
?
多次約談,網絡訂餐平臺問題不少
?
8月16日,為進一步規范和加強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和入網食品生產經營者的管理,消除網絡訂餐平臺食品安全隱患,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再次約談了百度外賣、美團外賣和餓了么外賣三家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駐蕪負責人。
?
市食藥監在前期全面排查中發現了第三方平臺審核不嚴格、責任不明確、自查不到位,入網食品生產經營者無餐飲服務許可證、地址不詳、食品安全狀況差、制度落實不到位、送餐行為不規范、超范圍經營等諸多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和隱患。
?
通過約談對各平臺提出整改措施,要求各平臺及時開展自查自糾、查缺補漏,限期落實整改,必須在9月底前公示入網食品生產經營者的證照、經營詳細地址和電話等信息。
?
就第三方平臺日常經營和管理,市食藥監也在約談中對各平臺提出了要求:一是嚴把準入關。對入網食品生產經營者資質進行嚴格審查,杜絕無證無照經營、超范圍經營、發布夸大虛假不實內容等情況;二是完善線下管理。對未取得《餐飲服務許可證》或《食品經營許可證》、辦假證入網食品生產經營者全部下線停止平臺服務,要建立健全各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切實履行好平臺主體責任和義務;三是強化互動,要加強與食藥監管理部門的溝通和交流,及時報告入網食品生產經營者出現的問題和隱患,主動接受監督管理。
?
門檻低擴張快,監管成難題
?
近幾年,互聯網訂餐服務發展很快,各類訂餐APP層出不窮,記者調查發現,在很多外賣APP上的餐館無證、無店面、無堂食的“三無”現象比比皆是。一家快餐店的經營者王女士告訴記者,她是通過訂餐平臺的業務員發展加入外賣服務的,周邊的幾家商戶也都是如此,訂餐平臺的業務員們十分積*,主動上門,簡單審核就可以了。
?
而且,即便可以看到訂餐餐館的大致位置,但很少有顧客會去主動檢查這些餐館的有效信息。
?
而快速擴張的訂餐服務讓食品監管部門的監管難以跟上。其實,今年網絡訂餐平臺監管成了我市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的一個新課題。上半年,市食藥監曾多次檢查、約談網絡訂餐第三方交易平臺提供者。雖多次發現問題,組織經營者學習《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等法規,對他們提出約束要求,但依然問題隱患層出不窮。
?
下一步,市食藥監局將繼續加強對第三方網絡訂餐平臺和入網食品生產經營者的監督檢查,《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正式實施后,對違反辦法規定,沒有盡到信息公示、交易記錄保存、資質審查等義務的第三方網絡訂餐平臺提供者,除了責令整改予以警告外,拒不改正的,將根據實際情況,處以5000元到3萬元的罰款。
?
而對于廣大消費者來說,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建議,盡可能選擇合法正規的供餐單位訂餐;不要訂購高風險餐飲食品,比如冷菜、生食品種(如生魚片、拌黃瓜、預拌色拉、冷加工糕點(如含奶油糕點、芝士蛋糕、四季豆等;認真查驗,一旦發現配送食品變質或受到污染,應當拒收或不食用;選擇送餐距離較近并可在短時間內送達的供餐單位,收到訂餐食品后及時食用,切勿長時間存放;不具備集體用餐配送資質的飯店、快餐店、小吃店等餐飲單位加工能力有限,切勿大量訂購其食品作為單位集體用餐;如果發現有違法違規經營行為或存在食品安全隱患,可撥打12331向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投訴舉報。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