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21世紀經濟報道1月5日訊 行業整體回暖之際,卻連續被揭出上海熊貓與
??? 同時也再度拷問
??? 2009年的*后**,來自上海市食品安全聯席會議辦公室的消息,讓“三聚氰胺”的字眼再次撥動了公眾的神經:一家位于上海的乳品有限公司因涉嫌生產、銷售三聚氰胺超過國家標準的乳制品,被監管部門依法查處。
??? 此時已經距離發生在2008年9月的全國性的三聚氰胺事件一年有余,中國
??? 然而,這家名為上海熊貓乳品有限公司(下稱“上海熊貓”的企業卻讓外界再次感受到三聚氰胺幽靈飄蕩的絲絲寒意。就在20多天前,位于陜西的金橋乳業有限公司也被查出5.25噸問題奶粉,其中11袋275公斤奶粉三聚氰胺超標。
??? 記者了解到,此次問題依然出現在奶源上,而且可能是使用了當年的遺留有毒奶源。業內專家王丁棉介紹,一批當時處于生產與終端之間的中間領域的問題奶粉并沒有被給予足夠的監管,這令人對此次事態的范圍是否會進一步擴大抱有疑慮。
??? 據本報記者了解,對于上海熊貓乳品問題的查處,早在2009年4月已經進行,但在之后長達8個月的時間內,一直處于對公眾“保密”狀態。
??? 對于,此前負責調查此事的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宣傳部人士表示,一切情況說明,均要以此前政府的新聞稿為參考。但記者在新聞稿中也并未看到對于延遲通知的任何解釋。
??? 在熊貓乳品被曝光的第二天,也是2010年新年的**天,全國許多手機用戶都收到了一條來自三鹿等22家奶制品責任企業對問題奶粉事件的道歉短信。短信中寫道:“決心以此為戒,杜絕不合格產品,誠懇接受社會監督。”
??? 行業亂局重新抬頭
??? 無論是上海熊貓還是陜西金橋,被查出的問題產品,均是使用了此前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的奶源所致。
??? 根據陜西方面公布的信息,金橋乳業的問題奶源來自在2008年10月復檢時,將不合格樣品偷梁換柱后,一直存放在庫房中,并在去年再度拿出使用。而上海熊貓也是使用回收煉乳,但來源不明。
??? “這說明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對于一大批流通在市場上的問題產品的監控仍存在空白。”王丁棉告訴記者,早在去年6月,曾有一飼料商向他透露,自己從一奶粉經銷商手中購買了六七萬噸三聚氰胺嚴重超標的奶粉,準備用作飼料。當時,王丁棉給他的警告是,“小心坐牢”.
??? 在王丁棉看來,政府有關部門對于一批當時處于生產與終端之間的中間領域的問題奶粉并沒有給予足夠的監管,包括問題產品從企業售出后,賣給了誰,并沒有真正跟進落實下去。而這一空白,也直接導致了金橋和上海熊貓事件的發生。
??? 事實上,在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中,曾被公眾所質疑的一個地方在于,回收的近萬噸的三鹿奶粉如何銷毀、銷毀途徑,大部分沒有完全公開的信息。也有多位網友發帖詢問,三鹿之外的涉嫌三聚氰胺的乳品企業,為何聽到的是召回信息,卻惟獨沒有銷毀公告。
??? 此前,包括王丁棉在內的業內人士的另一個擔憂是,目前緊俏的奶源問題不得到解決,也勢必影響未來乳業的安全。
??? 乳業的復蘇、企業的擴建,正帶動對于奶源新一輪的爭奪。
??? 事實上,上海熊貓與陜西金橋事發于中國奶業整體復蘇之際,或非偶然,“一旦競爭加劇,奶源重新緊俏缺,就容易有企業鋌而走險。尤其是不掌握奶源的小企業。”王丁棉憂心忡忡,“這種狀況下,*不能大意的就是質量檢測。奶源一旦緊缺,就會加水,或者添加其他什么物質;另一方面,企業因為搶奶,則可能會對產品的質量尺度放寬。”
??? 8個月前的案件
??? 而上海熊貓事件另一疑問是,為何政府部門在查處了8個月之后,才把情況通報給公眾?有上海當地的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一些行業內人士其實也在此前就知道了這一事件,但是被告知要“保密”,“不能說”.對于原因,他僅表示,“目前乳業恢復形勢很好”。
??? 在去年年底案件公開之前,上海熊貓乳品已在系統內被幾次點名,但外界所知寥寥。而*先給予*大關注的,乃是一家名為浙江熊貓乳品有限公司(下稱“浙江熊貓”的企業。兩家企業均為乳品生產企業,且名稱相同,僅是所在地有所不同。
??? 浙江熊貓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早在去年4月底就在國家質檢總局的一份雜志中看到了這一消息,但并未引起多大注意。去年11月26日,全國食品安全整頓工作辦公室主任、衛生部部長陳竺在電視電話會議上表示,對于頂風作案、屢教不改的食品生產經營者,一定要重拳打擊,嚴厲處罰,并在會議上特別點到了“公安部掛牌督辦了上海‘熊貓’煉乳使用含三聚氰胺原料案”。
??? 陳竺的“點名”,讓浙江熊貓感到不安,于是,他們“趕緊出了一個律師聲明給經銷商”。
??? 上述浙江熊貓人士口中的雜志消息,實質乃是國家質檢總局在2009年4月29日下發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等地質監局的《關于上海質監局查處上海熊貓乳品有限公司違法生產偽劣乳制品情況的通報》(國質檢執函【2009】201號,下稱“《通報》”。
??? 根據記者獲得的這份《通報》,上海市質監局在4月23日,發現了“上海熊貓乳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少數批次中老年高鈣奶粉(標稱生產日期2009年4月1日、含乳調味品和原料中三聚氰胺含量超過臨時管理限量值規定”。
??? 《通報》同時表示,上海質監局在當時隨即按照市政府的指示會同有關部門對該企業全面進行檢查,并發現了其使用回收的煉乳作為生產原料的惡劣情況。此后,上海市質監局已責令上海熊貓乳品停止生產,封存了所有的問題成品和原料,并組織力量查清問題成品流向、全力組織召回工作。而上海市公安機關已對涉案人員立案偵察。
??? 據悉,目前上海熊貓乳品的食品衛生許可證、食品生產許可證和營業執照已被吊銷,公司法人代表、總經理及副總經理等3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起訴。
??? “現在處于公訴階段。”上海市質監局宣傳部方面告訴記者
??? 問題企業起底
??? 元旦前的案件披露,讓浙江熊貓再次遭遇誤會。一個重要原因是,浙江熊貓的名氣遠大于上海熊貓。資料顯示, 浙江熊貓是中國規模*大的煉乳生產企業,位居同行業**。
??? 浙江熊貓方面的人士告訴記者,在發布法律聲明之前,公司已經對上海熊貓的情況做過調查。上海熊貓為原籍在溫州蒼南的幾個自然人股東投資組建,其注冊地在上海奉賢區,為獨立法人。上海熊貓乳品有限公司原名為上海寶熊乳品有限公司,后經四川省一家企業授權、許可使用了“熊貓”字號(該企業注冊了奶粉類的“熊貓”牌商標,更名為上海熊貓乳品有限公司。
??? 而浙江熊貓為浙江省糧油食品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投資組建的有限責任公司,其公司字號“熊貓”來源于浙江省糧油食品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授權許可的注冊商標“熊貓”牌(注:該商標注冊產品范圍:煉乳等。
??? “浙江熊貓公司和上海熊貓公司為不同的投資主體在不同的地區組建的有限責任公司,均為獨立的企業法人,兩者之間沒有任何的投資或產權的法律關系。”
??? 據記者了解到的情況顯示,上海熊貓由溫州人王岳超在2001年創立,王岳超是大股東,其他的3名股東均是他的親戚。王曾自稱自己從事乳品生產經營有10多年,在來上海前,他在溫州即生產乳品。
??? 上海熊貓與三聚氰胺的瓜葛,在2008年9月三聚氰胺事件中已經展現。在那年9月16日晚上,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公布了國家質監總局對全國嬰幼兒奶粉生產企業的491批次產品的緊急專項檢查結果,有22家企業69批次產品檢出三聚氰胺,上海熊貓生產的“熊貓可寶牌”嬰幼兒配方奶粉抽查了5件,有3件不合格,其三聚氰胺的*高含量達到619.00毫克/公斤,僅次于三鹿牌嬰幼兒配方奶粉(三聚氰胺*高含量2563.00毫克/公斤。
??? 記者聯系到轉讓商標的四川雅安熊貓乳業有限公司,其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司在1999年初將自己所擁有的“熊貓”商標使用權轉讓給了上海熊貓,允許其生產“熊貓”品牌的奶粉。不過,這一商標使用權為十年,在2009年1月2日已經過期了。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