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消費者對 食品和 餐飲健康性及安全性的關注,越來越多的食品和餐飲企業開始舉辦"公眾開放日"活動。"公眾開放日"不僅讓消費者有機會近距離了解體驗食品的生產流程,滿足他們的知情權,更昭示企業在經營策略上的一個重大轉變:開始
嘗試樹立企業產品在消費者心目中的信心,從而塑造良好的市場形象。更有專家認為,"公眾開放日"應該作為一項與消費者溝通的制度,執行下去。
北啤:天天都向公眾開放"我們的目標是為消費者提供*好的產品。讓大家來參觀啤酒生產,就是為了讓大家了解我們所做的努力,并且轉告更多的人。"北京朝日啤酒有限公司總經理巖琦次彌對記者說。從10月10日起,位于京郊懷柔的北京啤酒廠將無限期向消費者敞開大門,來訪者只需提前預約,就可以近距離審視北京啤酒生產的每一道工序。
老北京都知道,北京啤酒不是新品牌。它曾在上個世紀80年代占據北京市場80%的份額。90年代中期,北啤引入外資,成立了北京朝日啤酒有限公司。2004年底,懷柔新廠竣工投產,北京啤酒的市場形象也為之改變。"開放"是新北啤引人注目的特色之一。
麥當勞:面向公眾打開后廚房
前不久,麥當勞邀請消費者走進廚房,在中國市場全面啟動開放日活動。
麥當勞(中國)有限公司首席市場推廣長羅凱睿上說:"我們非常重視與公眾進行透明化的溝通,中國的消費者越來越重視食品質量和安全。麥當勞在食品安全與衛生領域,除了對供應鏈系統進行嚴格管理外,還重視與公眾進行透明化的溝通。麥當勞開放日是我們加大透明度的**篇章,9月底在麥當勞中國的所有餐廳,我們公布了麥當勞食品的營養成分組成,每種食物所含的卡路里、脂肪、微量元素等均明確標出,給予消費者明白選擇的權利。這是我們加大透明度的第二篇章。而我們的第三篇章,也很快就會奏響!"
光明乳業:讓"開放日"成為制度
近期食品行業出現的一系列事件,令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關注食品的健康性和安全性。越來越多的食品企業也注意到了這一問題,開始主動向消費者公開自身的生產情況,以樹立消費者的信心。光明乳業早在今年6月29日,就啟動了"公眾開放日",在廣州、南京、成都、德州等主要廠區,展開"光明"行動。光明的"公眾開放日",吸引了眾多消費者。參觀者實地看到光明的生產流水線,聽到技術人員詳細的講解,還向企業領導提出各種疑問。
參觀者在得到滿意答復之后,品嘗光明乳業的系列產品。參觀結束,不少人在留言簿上寫下這樣的感言:"光明這次通過公眾開放日活動,換一種模式去告訴消費者,光明的質量和品質很可靠。這種模式是一種創新,活動很新穎,效果很好。這次公眾開放日,是一個很好的開端,希望以后多和消費者溝通,以更加積*的態度面對媒體和公眾,讓媒體和消費者更加深刻地了解和認識光明。"
專家:這是一步好棋業內人士指出,在接二連三的食品質量風波之后,食品企業將公眾擺在"參與"的位置,頻頻舉辦"開放日"。不管*終的效果如何,這肯定是一種積*的做法。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企業的"開放日",是在行業內發生不和諧因素時產生的,屬于"亡羊補牢"之舉,走出這一步當然好,但如果早一些就更好了。
從營銷上來看,企業都需要努力向消費者證明自己的個性,讓消費心理逐漸變化的老百姓可以用眼睛來挑選自己信任的食品。從策略來說,企業更早開放,則能更早地證明自己的產品,以便更早地拓展市場,是搶占先機的一步好棋。事實上,有些企業走在前面,嘗到了甜頭。如馬蘭拉面,很早就將自己的廚房打造為透明式開放廚房,而后的效益攀升,讓很多快餐店紛紛效仿。
就目前來看,"開放日"只讓消費者看到了操作上的衛生狀況,只能一時讓部分的消費者從感覺上暫時放心。另外,如果把零散的"開放日"變為制度性開放確實存在困難,如開放可能會對正常的生產經營造成影響,企業因此會付出更高的成本等。但這些都不能成為企業拒絕開放的理由。
先走出**步,然后變成一種長期的制度。希望"開放日"能成為食品及餐飲企業的一種趨勢。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