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23 來源:互聯網
新茶上市,茶葉的價位從一百多遠到上千元不等,價位的撲所迷離,不懂菜葉的消費者很難判定菜葉是否物有所值。
茶葉好不好檢測數據比經驗判斷更科學
在茶樹生物學與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安農大營養與食品衛生專業博士生宗建法正在利用一臺高效液相色譜儀分析茶湯的成分。然后比對相關國家標準,從而對茶葉品質作出科學的評價。在另外一間實驗室,一臺近紅外茶葉品質分析儀,*快十幾秒,就可以快速檢測茶葉中的多種成分。張正竹教授團隊的博士生李露青介紹說,“黃山毛峰、祁門紅茶的等級,過去是老師傅憑經驗并通過感官審評說話。現在,實驗室里可以借助儀器設備,對茶葉的品質實現快速、科學評價。”
如何檢測茶葉合格否?
根據茶葉中被曝出的問題可以看出,茶葉中經常超標的農藥為有機氯農藥殘留,因此就需要用氣相色譜法來檢定茶葉中的農殘含量。
傳統的方法采用填充柱恒溫操作,低沸點組分解易重疊,高沸點組分峰易擴展,分離效果不理想。采用電子捕獲-氣相色譜法(ECD-GC)OV-17中等*性毛細管柱,進行程序升溫操作,組分分離完全,分辯率高,精密度、準確度高,適應于各類食品中有機氯農藥殘留量的分析。
茶多酚是茶葉中多酚類物質的總稱,包括黃烷醇類、花色苷類、黃酮類、黃酮醇類和酚酸類等。其中以黃烷醇類物質(兒茶素)*為重要。由于具有廣泛的保健和藥理功效以及較強的食品抗氧化特性,近幾年它已成為食品和醫藥研究領域的熱點,那么用什么方法來測定會受到更準確的結果?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可以方便、快速、準確的分析茶葉及茶多酚中兒茶。此外,液相色譜法還可被用來檢測茶葉中的黃曲霉毒素B1。
1,蛋白質沉淀法:利用與蛋白質的絡合沉淀特征檢測茶多酚的含量;
2,金屬例子螯合法:就像GB/T8313-2002茶葉和GB/T21733-2008茶飲料中的檢測方法一樣,利用多酚羥基與鐵離子的螯合變成藍紫色的特性,在540nm出進行檢測;
3,氧化法:高錳酸鉀與茶多酚的氧化滴定,但是這種方法誤差較大,所以目前已經用的很少了;再就是GB/T8313-2008的福林酚法,利用福林酚能將茶多酚氧化然后自己被還原呈藍色的特征。
目前使用的比較多的就是GB/T8313-2002的酒石酸亞鐵法與GB/T8313-2008中的福林酚試劑法!
酒石酸亞鐵法作為茶多酚檢測的經典方法在國內被應用了幾十年,采用3.913的經驗系數進行茶多酚的檢測,但是在“食品添加劑茶多酚”的檢測標準中則是以沒食子酸作標準曲線,系數2.78。同樣的茶多酚檢測,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系數呢,很多人或許會疑惑?但實際上3.913的的系數是以茶葉的乙酸乙酯分離物作為標定物質作標準曲線的,因為乙酸乙酯分離物中不僅僅包括了多酚類物質,還包括了一些其他內涵成分,所以檢測結果會偏大,目前主要用于飲料行業中,而2.78的系數則主要用在植物提取物茶多酚領域,其主要區別在于采用的標定物不一致。
當然酒石酸亞鐵法也有自身的缺點:茶多酚是一種復合物,并非單一組分,其中包括了兒茶素,黃酮類,花青素等等,不同的組分與鐵離子絡合顏色并非完全一致,所以對于一般成分比較復雜的植物多酚并不適用。
再來談談福林酚法:福林酚法主要利用福林酚的強氧化性,與多酚反應變藍,在765nm處進行檢測,當然了,福林酚還用于蛋白質的檢測中,正是因為這點,所以福林酚并不能有效區分茶多酚,一些還原性氨基酸,植物中非多酚類酚性物質,抗壞血酸等等,這也是它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