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
? 當前紡織企業購進皮棉的納稅運作方式
? 當前紡織企業購進皮棉的納稅運作方式有以下兩個方式:
(一)向一般納稅人購進皮棉的納稅運作方式。
?? 由一般納稅人的定義得知,若具備棉花加工資格的棉花經營企業和紡織企業其銷售額在152 0173 3840萬元以上、財務核算健全,是一般納稅人,則可開具增值稅發票。即:紡織企業向此類棉花經營企業購進皮棉時,該企業可向紡織企業開具皮棉增值稅發票。憑此發票,購買者可享受皮棉進項稅額抵扣,紡織企業銷售紡織產品時,開具產品增值稅發票,其納稅運作方式為規范化的運作方式:
? 應納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
? =紡織產品銷項稅額-皮棉進項稅額-生產成本進項稅額
(二)向小規模納稅人購進皮棉的納稅運作方式。
?? 由小規模納說人的定義得知,“兩小一土”等無資質經營者,其銷售額小、財務核算不健全,沒有、也無法取得一般納稅人資格,屬小規模納稅人,不能向紡織企業開具皮棉增值稅發票。因此,購買者就不能享受進項稅額抵扣,此時,
? 應納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
?? =紡織產品銷項稅額-生產成本進項稅額
? 顯然,在這種情況下,紡織企業的應納稅額將增加很多(因沒有一般納稅人開具的增值稅發票)。這時,紡織企業就走“旁門左道”,向稅務部門申報并領用農產品收購發票(企業誤導稅務部門將皮棉按農產品對待),將購進的“兩小一土”等無資質經營者的皮棉開具農產品收購發票,此時,
?? 應納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
?? =紡織產品銷項稅額-(皮棉買價×13%)-生產成本進項稅額
?? 這樣,同樣達到了進項稅額抵扣的目的。且由于“兩小一土”棉花的價格優勢,*大擠占了400型企業的棉花資源。
紡織企業向小規模納稅人購進皮棉的納稅方式不是合法方式
?? 紡織企業向小規模納稅人購進皮棉的納稅方式不是合法方式,這是因為皮棉不是農產品。一是由國家法定農產品的定義(《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第二條規定)得知皮棉不是農產品。農產品的定義告知,皮棉不是來自農業的初級產品,不是在農業活動中獲得的植物,而是經過一套
?? 因此,購進皮棉開具農產品收購發票以抵扣進項稅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2008年國務院令第538號》)第八條**款第三項“購進農產品,除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外,按照農產品收購發票或者銷售發票上注明的農產品買價和13%的扣除率計算的進項稅額”抵扣進項稅的規定。
?
? 利用發票的杠桿作用助推小包棉退市的對策
(一)取消200型棉花加工企業一般納稅人資格。
? 目的:200型棉花加工企業不具備一般納稅人資格后,銷售的皮棉不能使用增值稅發票,紡織企業如果購進了沒有增值稅發票隨同的皮棉,其皮棉進項稅額為“零”,其應納稅額將增加很多(一般每噸在3000元左右),甚至負利潤生產,這是紡織企業不能承受的,這樣,可迫使紡織企業不購進小包棉。
(二)禁止紡織企業開具皮棉農產品收購發票(即取消原紡織企業開具皮棉農產品收購發票的資格)
?? 目的:紡織企業購進小規模納稅人皮棉(小包棉)后,在無法取得增值稅發票的情況下,如果能自行開具皮棉農產品收購發票,則可以以13%的扣除率抵扣進項稅。因此,禁止紡織企業開具皮棉農產品收購發票,同樣可以使其皮棉進項稅額為“零”,其應納稅額將增加很多,甚至負利潤生產,其效果同上述(一)。這同樣是紡織企業不能承受的,也能迫使紡織企業不購進小包棉。
(三)在增值稅發票上增設記載棉包條碼信息,并經核對與棉花公檢證書記載的棉包條碼信息無誤后,增值稅發票方為有效
?? 目的:防止一般納稅人為小規模納稅人代開皮棉增值稅發票。小規模納稅人在不能使用增值稅發票的情況下,為獲取不法利益,可能鋌而走險,將皮棉銷售給400型一般納稅人,400型一般納稅人一方面將購進的皮棉銷售給紡織企業,并開具增值稅發票;另一方面,自行開具籽棉農產品收購發票以抵扣進項稅,并獲取不法利益。這樣一來,小包棉的不合法經營就變成了合法經營。由于棉花公檢證書記載的棉包條碼信息的**性,即使400型企業以一般納稅人的身份為小規模納稅人虛構條碼,但因其皮棉沒有經專業纖檢機構公證檢驗,其虛構條碼沒有在公檢證書上記載,即為無效條碼。因此,當對增值稅發票記載的棉包條碼信息與棉花公檢證書記載的棉包條碼信息進行核對時,這種小包棉變相的不法經營就被杜絕了。
?? 綜上所述,管好了發票,就管好了棉花市場經營秩序,小包棉死,大包棉活。反之,則反。
?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