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6 來源:互聯網
三宅一生,這位日本史上*偉大的時裝設計師之一,在他于東京國立新美術館舉辦的展覽開幕式上說了這么一句話。這次名為“MIYAKE ISSEY EXHIBITION: The Work of Miyake Issey”的展覽,是他的首次大型作品展覽,從他*早期的作品,到現在的創作項目,都在展出之列。此次展覽的主旨,就是為了將三宅一生這位在全球擁有重要地位的設計師那豐富多樣的服裝制作和設計理念展現于人們眼前。
▲設計師三宅一生
“他的作品源于他對‘一塊布’的基本信念。對于任何一個幸福地穿上由三宅一生設計的‘一塊布’的人來說,都能理解和接受這一信念。這些神奇的布料,總是能不斷地帶給我們驚喜,它讓我們的日常生活充滿快樂,讓我們的內心自我激動興奮,還給穿上這神奇布料的人增添了一份天資,無論她或他是什么國籍、什么年齡或什么性別。”東京國立新美術館的策展人Yayoi Motohashi告訴我們說。
在這個美術館的**個展廳,陳列著一排模特模型,它們都穿著獨具三宅一生風格的衣服,這些模特模型都是用365塊激光切割的紙片做成的。這些紙片被組裝到一起,模仿成人形。模特身上穿的是三宅一生*有名的一些早期設計單品,包括一條連體褲,上面印著Janis Joplin和Jimi Hendrix的文身圖案,這設計來自152 0173 3840年三宅一生的**系列;還有一件1977年設計的用一整塊料做成的羊毛繭形大衣。
▲展覽的**部分主要集中展示了設計師在152 0173 3840年代期間的經典創作
展覽的第二部分主要展示三宅一生對衣服和身體之間關系的探索和研究。這里的模特模型是用透明樹脂做成的。展示的時裝則選自這位設計師在1980年設計的秋季系列,還有1982年的春季系列以及1983年和1984年的秋季系列。每一套衣服都使用了不同的工藝手法,把一些人們意想不到的面料,塑造成了可以穿的衣服。
展覽的高潮部分在第三個大型展廳,三宅一生多次出現的經典主題和時裝建構創意都在這里展現在人們眼前,“Pleats系列”和“A-POC系列”就是其中*具有標志性的代表作品。幾十個模特模型穿著他在過去數十年來設計的經典款式。有時,這些衣服的陳列方式甚至比時裝秀還要吸引人。一臺由兩人操控的真實尺寸機器,展示了三宅一生那**的褶裥是如何制作出來的。其他展品還包括有折得平平整整的衣服,這些衣服看起來,感覺就好像只要一放在人身上,就能神奇地自然成型。展廳里同時還配備有視頻影像展示和互動展覽。
在展覽中回顧他的作品,你會很容易就發現,他就是一個這樣的人,永遠都在尋找新事物和生活中那些意想不到的東西。他對發明很感興趣,而且,他的設計里從未有過任何復古或懷舊的東西。“許多人都在重復過去,但我不感興趣,我更喜歡進化和發展。”當被人們問及有關過去的話題時,他總是說他更喜歡展望未來。而對于不愿意回顧過往這一點,也有他很個人的原因解釋。
▲展覽的第二部分主要展示三宅一生對衣服和身體之間關系的探索和研究
三宅一生出生于日本廣島。1945年8月6日,當**顆原子彈投向這座城市的時候,他僅有7歲。他許多家人都在那場災難中遇難。三年后,他的母親(一名小學教師)也死于核輻射暴露接觸。他在10歲的時候,患上了一種骨髓疾病,直到現在,他走路還明顯有些跛。
不過,這并不是他介意討論的話題。“我努力不想要被我的過去所定義,”他在2009年《紐約時報》刊登的一篇文章中這樣解釋說道,“我不想被貼上一個‘原子彈爆炸中幸存下來的設計師’這樣的標簽,所以我總是避談有關廣島的問題。這些問題讓我覺得不舒服。”不過,在寫文支持美國總統奧巴馬對終結核武器的呼吁時,他還是選擇與人們分享了那**給他留下的深刻記憶。
“當我閉上眼睛,我仍能看到那些誰都不應該經歷的一切:一道亮眼的紅光襲來,緊接著是黑色的云,人們朝四面八方奔跑,拼命地想要逃散,我記得所有的一切。我曾經努力想要(把這些回憶)丟在身后,雖然并不成功,但我更愿意去思考那些能夠創造出來的東西,而不是被毀滅的東西,那些能夠帶來美和快樂的事物。服裝設計深深地吸引著我,部分原因也在于它是一種現代的、樂觀的創意形式。”
▲展覽第三部分中1325.系列的展示,這個實驗性的系列將日本的折紙工藝與布料進行了****的新結合
三宅一生更愿意談的是那個時代對他產生的影響,而且他經常提到1952年在廣島修建起來的兩座橋。橋上有日本裔美國雕塑家野口勇(Isamu Noguchi)設計的裝飾扶手。那時候,他每天去上高中的路上,都會經過這兩座橋。正是這兩座橋讓他*早產生了想要把設計師作為未來職業的想法。他的姊妹經常看的《Vogue》雜志中那些圖片給他帶來了啟發,他對時尚由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是,當時對于一名男性來說,這仍然是一個不尋常的職業選擇。而且,也沒有相關的專業課程可以學習,所以他去東京的多摩美術大學讀通用設計學位,專業是繪圖。“我從沒想過時尚會成為我的職業,因為我是日本人。時裝!那原本是歐洲社會的東西。”
在戰后的日本,西方服飾逐漸開始比傳統日本服飾更多地成為人們的日常穿著,而三宅一生也成為了一名走在前沿的時裝設計師。1960年,當他還是多摩美術大學的一名學生時,他聽說世界設計大會將在日本舉行,但還沒有任何和時裝設計有關的討論被排上議程。于是他寫了一封公開抗議信給大會的主辦方。另一方面,1964年,日本人出國旅游已經不再受限。于是,畢業后,他于1965年來到了巴黎,入讀一所**時尚定制學校,他還為Guy Laroche和 Givenchy工作過。他在巴黎待了四年,見證了1968年發生的“五月風暴”,那場風暴讓他有了徹底的改變。受到年輕人和示威者們的熱誠帶動,他開始朝著成衣時裝方向發展。幾十年過去,回憶起當時自己的想法,他這樣說:“我下定了決心,我想做的衣服不是為一小部分有錢人而做,而是想做像牛仔褲和T恤這樣的服裝,是大家都知道、都能輕松清洗和穿上的服裝。”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三宅一生設計工作室(MDS)于152 0173 3840年在東京成立。(同年,152 0173 3840年世博會在大阪舉行,顯示出日本經濟進入了飛速增長時期。)從那時開始到現在為止的46年間,三宅一生一直都堅定不移將滿懷熱情投入到制作創新服裝的工作中。
▲展覽第三部分中結合了裝置對于“A-POC”系列進行的解讀
三宅一生的設計職業生涯中,有著數不清的里程碑,但其中*重要的就是他通過服裝傳達出來的觀念和精神。在展覽開幕式上他說:“這樣一個地方,既能夠培養年輕一代設計師,也能作為日本的一個交流工具,與世界各地大城市里的人進行交流。比如說,在現在這個展覽中,還展出有來自不同國家的運動員制服。其中有些是首次展出。這個‘制服項目’從1992年開始做,當時立陶宛國家隊是在蘇聯解體后**次以獨立國家的身份參加在巴塞羅那舉行的奧運會。我看到運動員們跨過了希望的橋梁,把我們所有人和未來連接在了一起。”
▲展覽作品
“近半個世紀以來,三宅一生一直在激勵著我們,他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一種無可估量的舒適和愉悅。在這次的展覽中,他和我們分享了設計的快樂,讓我們輕松自在地沉浸于其中。而且,更重要的是,他還和我們分享了生活的快樂。這個展覽是三宅一生向我們所有人——所有擁有一顆年輕的心的人,傳達的一個信息。”Motohashi總結說道。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