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3 來源:互聯網
60年以來,全球棉花進口目的地從50年代的42個增加近10年的98個,其中90年代多達106個,表明紡織業在全球擴展,從事紡織業的國家和地區增多,也有部分地緣政治因素。全球棉花進口大致分為兩個階段,前3個十年以歐洲為主,進口量占全球份額從67.5%下降到47.6%,那時歐洲仍是全球棉花的進口和紡織消費中心。后3個十年以亞洲為主,進口量占全球的份額從51.8%增長到71.4%,現在亞洲業已成為全球棉花的進口和紡織消費中心。
一、主要洲變化
亞洲:從50年代到本世紀頭十年(表1),亞洲進口量從86.8萬噸增加到507.萬噸,增幅4.8倍,占同期的全球份額也29.4%上升到71.4%,增42個百分點。同時亞洲還是全球棉花的集中產區,擁有中國、印度、巴基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等生產和出口大國;還是全球棉花的消費中心。自80年代起全球紡織業逐步向亞洲轉移,近10年亞洲因此成為全球*大的紡織服裝生產基地,亞洲原棉消費量占全球75%。在亞洲內部,日本、韓國、臺灣省、香港等80年代進口量大,是當時的紡織新興產業。日本本世紀前十年比50年代進口量下降69.9%,進口占全球份額也從17.3%下降至2.1%。韓國近40年保持較高進口量,60年代進口*多達38.1萬噸,近10年下降到26.5萬噸,進口占全球份額也從*高6.0%下降至3.5%。中國近10年紡織工業快速發展,棉花加工量占全球的35.3%。同時,人口眾多的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印度尼西亞、土耳其、泰國和越南等,憑借勞動力資源和低成本優勢也在大力發展紡織業,因而成為全球原棉進口*大地區。
近5年,中國、孟加拉、土耳其和印度尼西亞4國年均進口442萬噸,占同期全球進口量的55.9%。表明全球紡織產業進一步向亞洲集中,亞洲又向這4個國家集中。
歐洲:從50年代到本世紀頭10年,歐洲原棉進口量從152 0173 3840.4萬噸下降到104萬噸,減幅47.9%,占同期的全球市場份額也67.5%下降到14.6%,減54個百分點。與50年代相比,近10年主要進口大國德、法、英國進口量分別下降了76.8%、96.5%和81.7%,進口占全球的份額德國為1.1%,法國為0.7%;英國為0.1%。在歐洲國家中惟意大利保持較高的、穩定的進口量和市場份額。
歐洲其它進口國家還有加拿大、羅馬尼亞、以及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大多是非產棉國。
美洲:從50年代到本世紀頭十年,美洲進口量從17.0萬噸增加到78.0萬噸,增幅3.5倍,占同期的全球市場份額也5.8%上升到11.0%,增5.2個百分點。美洲國家中主要是墨西哥占增量的48%。
非洲和大洋洲:非洲進口原棉較少,近10年近21.4萬噸上下,占全球市場份額的3%。大洋洲基本不進口原棉。
二、主要進口國和地區變化
中國、臺灣省和香港:中國進口多于出口,60年代以后的5個十年分別進口9.6萬、32.8萬、24.0萬、381萬和170.3萬噸,占全球份額從2.6%增長到22.9%;近5年進口240萬噸,占全球的30.3%,為全球*大的進口國。同期臺灣省進口量分別為7.4萬、18.5萬、30.9萬、28.9萬和24.1萬噸,占全球份額的從1.9%增長到3.2%。152 0173 38408年香港回歸祖國后,紡織業轉移加快,進口量分別從13.7萬噸下降到8.7萬噸,占全球份額的從1.7%下降到1.1%。
日本:為非產棉國家和新興紡織強國。前5個十年分別進口量從51.7萬提高到72.2萬噸,占全球進口份額從17.3%下降6.6%,近10年從進口原棉紡紗轉向進口棉紡,以及紡織加工的轉移,進口量減少。
德國:為非產棉國。前4個十年進口35.8萬、37.5萬、30.7萬和33.5萬噸,占全球份額的9.3%、10%、5.4%和5.2%,近2個10年進口量下降到16.7萬和8.3萬噸,占全球份額下降到2.8%和2.1%。
英國:為非產棉國。前3個十年進口34.0萬、20.7萬和10.2萬噸,占全球份額從的11.4%下降到2.0%,近2個十年進口量下降到1.2萬噸,基本退出進口市場。
法國:為非產棉國。前5個十年進口從18.7萬噸下降到12.3萬噸,占全球份額從50年代的9.3%下降到90年代的2.0%。近10年進口量減少到5.1萬噸。
意大利:為非產棉國,也是全球先進紡織工業國家,是歐洲仍保留較大紡織加工能力的國家。6個十年分別進口18.7萬、22.1萬、19.8萬、26.8萬、32.8萬和17.5萬噸,占全球份額從6.3%下降到2.3%,是歐洲進口*多的國家,也是紡織品制造大國。
蘇聯與俄羅斯:蘇聯時期紡織業集中在歐洲地區,用棉靠中亞加盟共和國供應,前4個十年進口7.9萬、17.0萬、160.0萬和146.0萬噸,占全球份額從2.6%增長到的22.9%。蘇聯解體后俄羅斯本土基本不生產棉花,近2個十年進口49.6萬噸和28.8萬噸,占全球份額的8.2%和2.8%。
韓國:非產棉國,新興的紡織強國,也是凈進口大國之一。60年代以后的5個十年,從7.4萬噸提高到38.1萬噸,占全球份額從1.9%增長到3.5%,近10年下降到。
印度尼西亞:是一個產棉不多的消費大國之一。70年代以后的4個十年分別進口6.5萬、16.6萬、43.7萬和48.7萬噸,占全球份額的從1.2%增長到6.5%。近5年進口46萬噸,占全球份額的5.8%。
土耳其:近2個十年進口量大增,分別為22.2萬和66.2萬噸,占3.7%和8.9%。近5年進口77萬噸,占全球份額的9.8%。
孟加拉:近10年進口54.1萬噸,占全球份額的7.2%。近5年進口79萬噸,占全球市場份額的10.0%。
泰國和越南:新興的紡織國家。近3個十年,泰國進口量從16.4萬噸增長到40.3萬噸,占全球的份額從2.6%增長到5.4%。近10年越南進口18萬噸,占全球份額的2.4%。
巴基斯坦和印度:巴基斯坦為了發展國內紡織業也進口原棉,近10年進口37.5萬噸,占全球市場份額的5.0%。印度是棉花貿易調節,因國內減產也進口,近10年進口21.5萬噸,占全球市場份額的2.8%,近5年國內生產發展加快成為一個凈出口國。
(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毛樹春 李飛 譚硯文 關建波)
參考文獻:
【1】資料據美國農業部,http://www.usda.gov/wps/portal/usda/usdahome,截止日期2011年1月。
【2】劉毓湘.當代世界棉業.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52 0173 38405.第19-25.
【3】譚硯文,關建波.全球棉花貿易60年(資料).
【4】毛樹春.中國棉花景氣報告2009.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2010.第163-195.
【5】中國紡織工業協會,2009/2010中國紡織工業發展報告.北京:中國紡織工業出版社,2010.第347.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