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7 來源:互聯網
白僵病(white muscardine)
一種*常見的真菌寄生性蠶病,由白僵菌經皮侵入蠶體而引起本病因病蠶尸體干涸硬化并被覆白色分生孢子而得名。白僵病分布很廣,特別是在溫暖多濕的地區發生很普遍,無論春蠶和夏秋各蠶期,都能引起為害。
病原:原僵菌屬叢梗孢科白僵菌屬,學名為Beauveria bassiana (Balsamo) Vuillemin,曾用名為Botrytis bassiana。白僵菌的生長發育周期分為分生孢子、營養菌絲和氣生菌絲3個階段。
白僵菌在生長過程中能分泌毒素,這種毒素屬環狀多肽類化合物,其中白僵菌素Ⅱ對蠶的毒性較大,毒素具有與陽離子絡合的作用,導致蠶迅速死亡,白僵菌對蠶的致病力*強,病勢也*急。
白僵菌分生孢子在室外日光照不到的地方或土中,約可生存5個月至1年;10℃以下低溫中,能生存3年;-20℃的低溫中可達4年之久。直射日光(32-33℃)下,5小時可使其失去致病力。對消毒藥劑的抵抗力,與曲霉菌相比要弱得多,1-3%甲醛溶液浸漬10分鐘、0.2%有效氯漂白粉溶液浸漬5分鐘、0.1%升汞溶液浸漬2分鐘、70%酒精浸漬1分鐘均能使其滅活。
白僵病的傳染途徑主要是經體壁接觸傳染,其次是創傷傳染。覆蓋于白僵病蠶巴體上的分生孢子,*易脫落,且質輕量多,隨風飛散。
蠶感染白僵病初期,外觀與健康蠶無異。在病死前一日,體表出現很多油浸狀病斑或暗褐色病斑。病斑出現部位不定,形狀不規則,這種病斑的出現是由于菌的侵入引起幾丁質外皮變性所致。當感染菌量少時,病斑的出現也隨之減少乃至完全不顯現病斑。不久患病蠶食欲急劇喪失,有的還伴有下痢和吐液,蠶即瀕于死亡。
診斷白僵病,除根據僵病蠶共同特征外,由于白僵病蠶出現油漬狀病斑,鏡檢血液能看到卵圓形的短菌絲,死后尸體不呈現淡紅色,也不形成菌絲束,可以根據這些特征與其他僵病蠶相區別,作出初步診斷。進一步可再將病蠶進行體表消毒(1%有效氯漂白粉溶液浸1分鐘),分離出病原菌,*后鑒定是否屬于白僵病菌。
白僵病的防治主要做好養蠶前的蠶室蠶具消毒和蠶期中的蠶體蠶座消毒。用甲醛類消毒劑,優氯凈消毒劑、漂白粉消毒劑及古老的硫磺熏煙法等,都能有效地殺滅白僵菌孢子。滅菌丹、克菌丹、百菌清、防病1號,防僵靈2號和優氯凈等,對本病防治均有良好的作用。使用防僵藥劑時,一般在蟻蠶及各齡餉食前使用一次即可,但有本病發生時,*好每日使用一次,撒粉量以見蠶座上如落霜狀為度。撒粉后,約經10分鐘,加網給桑。應用松針熏煙。干草、谷殼和鋸屑等材料熏煙。還要注意驅除桑園害蟲,及時揀除病蠶和勤用干燥材料,在蠶區禁止使用白僵菌作生物防治劑。
?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