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絕味食品缺乏足夠的市場開發耐心與用心,對客戶不真誠,很多行為表現得更像是急功近利,打著“噱頭”來吸引顧客,缺乏長遠的品牌發展戰略
法治周末記者 代秀輝
這次“雙十一”,絕味食品似乎把自己玩“坑”里了。
因涉嫌宣傳帶有低俗、充斥性暗示,同時涉嫌侮辱和消費女性的廣告,絕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絕味食品”)已被監管部門立案調查。
絕味食品是一家經營自主品牌的、國內規模*大、擁有門店數量*多的休閑鹵制食品連鎖企業,其以絕味鴨脖聞名全國。
11月27日,法治周末記者從長沙市工商局得到確認消息,該局執法部門正在調查處理“絕味鴨脖”低俗廣告一案。
“目前尚在調查中。*終的調查結果會在網站上進行披露。”長沙市工商局的工作人員向法治周末記者透露。
對于被立案調查,法治周末記者嘗試聯系絕味食品了解其態度,其工作人員稱會轉達負責人及時進行回應。但截至發稿,法治周末記者并未收到回復。
對于該事件,深圳中為智研咨詢有限公司研究員張雷向法治周末記者點評,絕味食品缺乏足夠的市場開發耐心與用心,對客戶不真誠,很多行為表現得更像是急功近利,打著“噱頭”來吸引顧客,缺乏長遠的品牌發展戰略。
廣告屢涉低俗
事情還得從11月初說起。
進入11月的**天,絕味食品在絕味鴨脖天貓旗艦店掛出了一張“雙十一”預熱營銷海報。
這幅海報的畫面內容顯示,一個女生穿著紅色短褲躺著,雙腳戴著鎖鏈;文案則是“鮮嫩多汁,想要嗎”“抵不住的誘惑”等字眼。
就是這張海報卻讓絕味食品“攤上了大事兒”。
海報掛出不久,絕味食品就迅速遭到了網絡輿論的討伐。網友直指該廣告營銷“低俗”“惡心”“把下流當情趣,把低級當趣味”“歧視和物化女性”……
也因此,絕味食品在海報掛出不到兩個小時后就被緊急撤下。
11月2日,絕味食品在其官方微博上發布了致歉信。
“針對絕味官方旗艦店的‘雙十一’預熱海報引發的爭議和質疑,我們真誠地接受批評和建議,**時間已撤掉該海報并誠摯致歉。”絕味食品在致歉信中稱,“絕味從來都是尊重女性的企業。一直以來,絕味都像在乎自己的產品品質一樣在乎用戶的體驗和感覺,不玩貓膩不跟風!”
然而,事件并未就此打住。
就在絕味食品道歉的次日,絕味食品官方微信再次推送了一篇《我不搞預售,我就是玉獸》的文章。
該文章的內容顯示,一個被刻意打了馬賽克的米開郎基羅大衛雕像背景上,向下滑動就會出現一連串包括“都說我嘴唇性感,那是因為我和男朋友總含著絕味鴨脖接吻……“等內容。
至此,僅隔一日,絕味食品官方微信就再次推送涉嫌低俗的文章,迅速引發了公眾對絕味食品致歉誠意的懷疑。
與此同時,絕味食品的這一行為還觸發了全國婦聯主管的《中國婦女報》的強烈聲討。文章指責絕味食品“毫無道德底線,完全罔顧公序良俗,公然挑戰社會主流價值觀”。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從2016年上半年開始,絕味食品官方微信文風就大變了。2016年6月24日、9月29日、12月23日其先后發布《全城找鴨不犯法》《好久不減》《如果這都不算愛》,2017年8月8日發布《高潮》等文章,內容從標題、圖片、內文都充滿性暗示;還包括公眾號小編與評論的互動,在推文互動留言區域,更是出現了作者回復中有“愛愛”“**三次不要停”“大波”等字樣。
不過,截至發稿,法治周末記者注意到包括《我不搞預售,我就是玉獸》在內的文章已被絕味食品刪除。
律師稱其涉嫌違法宣傳
“絕味食品的這種廣告宣傳是有問題的。我認為它這是廣告違法行為。”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律師趙占領在接受法治周末記者采訪時說。
在趙占領看來,絕味食品在這場“雙十一”廣告營銷宣傳中,明顯存在帶有低俗、充斥性暗示,同時涉嫌侮辱和消費女性的行為。
“廣告法第九條中明確規定,廣告不得妨礙社會公共秩序或者違背社會良好風尚。因此,我認為它的廣告內容是違背社會良好風尚的。”趙占領說。
食品安全律師劉新武在接受法治周末記者采訪時同樣認為絕味食品已經涉嫌違法。
除了廣告涉嫌違反廣告法的第九條內容,劉新武還認為絕味食品涉嫌違反第三條內容,即“廣告應當真實、合法,以健康的表現形式表達廣告內容,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要求”。
實際上,絕味食品的行為已經引起監管部門的關注。
長沙市工商局正在對其廣告行為進行調查。
“這種廣告比較低俗,是對女性的一種侮辱。”趙占領發表個人看法,“說它直接涉黃也不算,因為還沒到直接傳播淫穢色情的程度;但是,絕味食品其實是在打擦邊球,存在暗示引導的行為。”
恐傷及品牌形象
那么,絕味食品為什么要采取如此行為?
“近年來,休閑鹵制品領域已經進入到一種競爭白熱化的狀態,其中以周黑鴨、絕味食品、煌上煌作為代表。”食品專家朱丹蓬對法治周末記者說,“不過,絕味食品在3家的表現中雖然營收體量*大,但是在盈利能力上卻是遠遠不及周黑鴨。”
朱丹蓬分析,在這樣的背景下,絕味食品管理層也想去抓住市場的關注,而涉嫌低俗類的營銷成為一種搏人眼球的選擇。
“低俗類標題的營銷往往博人眼球,通常會使公司需要傳播的消息高效擴散,達到聚人氣的目的。而這,正是絕味鴨脖作為快消品所需要的。”對于絕味食品的做法,朱丹蓬判斷。
不過,在朱丹蓬看來,這樣的低俗營銷方式卻無疑是在“飲鴆止渴”。
“這不是一個長遠的策略。”朱丹蓬說,“雖然短期內,廣告宣傳的角度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這樣的做法更會傷及到其自身的品牌形象。我認為,絕味食品的內部管理層在這一塊還認識不夠。”
新浪在絕味鴨脖廣告事件發生后的一份民意調查似乎也印證了朱丹蓬的說法。
民調結果顯示,高達75.1%的網友表示不會再購買絕味鴨脖產品;同時66.7%的網友認為“開黃腔”式的營銷會讓絕味食品損失用戶。
此外,食品戰略定位專家徐雄俊在接受法治周末記者采訪時同樣認為絕味食品此舉并不可取。
“凡事去做都要符合天道。這一次絕味食品在宣傳上引發眾怒,遭到批判。我認為*根本的原因是忽視了宣傳的本質核心,僭越了法律和道德層面的底線。建議絕味食品還是要以產品為中心,把產品做好,酒香不怕巷子深。”徐雄俊說。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