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近期,一篇《美國**專家警告:轉基因食品可能使中國出現“全民癌癥”的景象》的文章在網上流傳,轉基因是否致癌的話題再次引發關注。文中的美國專家認為,如果引入轉基因,“癌癥是**逃不掉的結果,還有過敏癥。那是一個你無法想象的全民患癌癥的情景。”
??事實上,這位美國**專家威廉·恩道爾,是經濟學家、地緣政治學家,但與生物學、基因學毫無關系。不僅是這位“美國**專家”,網絡上還充斥著很多轉基因的謠言,比如不孕不育、改變人體基因,導致癌癥、猝死等荒唐說法,而*易令人喪失判斷力的就是“轉基因致癌”。
??轉基因食品是否會誘發癌癥?如何看待轉基因技術被妖魔化的現象?光明網記者采訪了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病因專委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臨床腫瘤學院教授、病因學研究室主任鄧大君來談談相關問題。
??轉基因食品是否致癌?
??去年,歐洲發布了一項歷時六年、總共耗費152 0173 3840萬歐元(折合人民幣1.13億)的研究成果,證明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這三項研究分別是:歐盟資助的“轉基因生物風險評估與證據交流”項目,“轉基因作物兩年安全測試”項目,法國的“90天以上的轉基因喂養”項目)
??項目研究報告得出結論,兩個轉基因玉米品種在試驗動物中沒有引發任何負面效應。此外,數據還顯示,轉基因玉米也沒有影響測試對象的免疫功能。(此項研究發表在《毒理學檔案》(Archives of Toxicology)上。)
??這項耗資巨大的研究是為回應2012年9月《食品和化學毒物學》發表的聳人聽聞的研究:一位名叫塞拉利尼的學者稱,用抗除草劑的NK603轉基因玉米喂養的大鼠,致癌率大幅度上升。雖然該刊*終撤回此研究,但卻帶來了*其深遠的惡劣影響,至今被當做“反轉”人士的證據,引發大眾恐慌。可謂是“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
??事實上,轉基因食品到胃里后便被強大的消化酶分解成人體可以吸收的小分子物質,從而為機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與普通的食品無異。此外,轉基因技術中使用的基因,都是自然界存在的、功能已經研究透徹、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基因,它們不僅不會致癌,還會賦予傳統動植物不具備的優良特性。
??鄧大君談道,“轉基因食品一般來說是安全的,我們看到的一些謠傳,包括有些大眾認為吃了轉基因,會不會到身體中影響自己的基因,然后影響后代?這些當然不會,這都是基于對技術的恐懼和對技術的不了解。”
??鄧大君表示,“對于真正的致癌物來說,世界衛生組織在法國里昂有一個國際癌癥研究所,對全世界正在使用的東西和新出現的東西進行致癌性分析,發布相關報告。我建議應該向大眾就這些有定論的致癌物進行科普”。
??世界衛生組織(WHO)*新發布的2018年國際癌癥研究機構致癌物清單,將973種致癌物依據致癌性證據劃分為肯定致癌、較大可能致癌、較小可能致癌、尚不清楚是否致癌四類(一至四類由重至輕)。其中,一類致癌物中包含酒精飲料、檳榔果、孕激素口服避孕藥等日常食品、藥品,但總體并不包含轉基因食品。
??我國轉基因食品安全性如何保證?
??目前,世界上存在三種方法來評價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結果評價法、過程評價法和結果與過程評價法。
??美國和加拿大在轉基因安全性評價中采用的結果評價法,由聯合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在1993年提出,即某個新食品或食品成分與現有的食品或食品成分大體等同,那么他們是同等安全的。歐盟各國則采用過程評價法,此法基于預防原則,即對轉基因食品的研究、發展、商業化、銷售以及消費的全過程進行動態的全面檢測和安全評估。
??我國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評價法是結果和過程評價法相結合。轉基因食品上市前,需要由第三方機構對轉基因食品的營養學、毒理學和致敏性進行評價。
??此外,我國存在一整套轉基因生物安全技術體系和管理體系。轉基因作物研發分為安全評價、品種審定、種子生產許可、種子經營許可、生產加工許可等五個主要階段,所有階段通過審批后才能投入市場。
??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一直積*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研究與試驗的安全評價管理工作,設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由從事農業轉基因生物研究、生產、加工、檢驗檢疫以及衛生、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專家組成,負責農業轉基因生物的安全評價工作。
??中科院院士許智宏曾在科普講壇上評價道“轉基因農作物評定可以說是有史以來*嚴格的對農作物品種的評定,不僅要通過食品安全評價,還要通過環境安全評價等”。
??如何消除對轉基因的歧視?
??記者發現,網上常有一類造謠轉基因相關的文章,其中存在一定的行文“套路”,通過大肆造謠轉基因,進而將話題引導至自家農產品銷售上面,大打“非轉”牌,誘導消費者購買。
??對此,鄧大君表示,“客觀上我們需要給大眾一個知情權,在食品上面標注哪些是轉基因食品,給大眾自主選擇的機會。但是現在很多產品會專門標注‘非轉基因’,而我們的大眾并沒有很好的辨別能力,無形當中對轉基因產品產生了歧視心理。”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轉基因技術?生物技術作為人類科學史上的一大突破,當這種技術來臨的時候,大眾既未意識到轉基因技術的重要性,也沒有準備好如何與這種技術相處。
??鄧大君談到,實際上現在所有投入生產的制品,尤其是新材料,其安全性結論都是基于已有的證據去推測,而不是在沒有證據的時候就把它扼殺掉,那樣我們的科技就沒法進步,也不可能走到今天的現代社會。
??為何謠言屢傳不止?
??轉基因食品致癌、致病等言論屢傳不止,對此,鄧大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普通大眾的科學素養還需要不斷提高。第二,從科學宣講人的角度來說,他們不像老師一樣,有教師資格證,所以無法避免很多不具備資格的“熱心”人參與轉基因食品科普。一旦你跨出專業了,可能說的就不一定對,甚至有很多人自身也不明白,還在那里進行宣講。這樣導致大眾聽到各種混雜的觀點,不知道應該相信誰,科普的權威性受到了影響。
??第三,從媒體角度來說,一些養生類節目背后并沒有專業的行業協會支撐,迎合熱點、為了增加收視率去邀請一些人,這個時候節目的出發點已經背離了普及科學知識的初衷,把文化節目和科普節目混為一談。這些客觀原因造成了我們科普宣傳的效果不如預期。
??此外,很多專業領域的人士在轉基因食品的推廣上也相對保守,有些人為了達到“反轉基因”目的,混淆概念、向這項技術潑臟水,使更多普通大眾無所適從。
??有人說,謠言已經滿天飛,真理還在家中系鞋帶。大眾缺乏轉基因相關的知識儲備,對疾病存在巨大的恐懼心理,又浸淫在網絡信息混雜的當下,使得幾年前的謠言至今流傳并愈發妖魔化,不得不說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
??參考資料:科普中國《轉基因食品已走上餐桌:是毒藥還是良藥?》
??《許智宏院士:被誤解的轉基因食品有哪些》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致癌物清單》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