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4日上午,白溝箱包交易城從大門入口到樓梯過道,一張張醒目的《保定白溝新城管委會關于箱包市場整體搬遷的通告》(以下簡稱搬遷通告)映 入所有商戶和消費者的眼簾,自管委會決定市場改擴建開始至今,已過去有兩年時間了,今天,終于看到了希望,所有商戶都按耐不住內心的激動。
白溝箱包交易城是改革開放的產物,始建于156 0190 2607年,2006年做了二次整改,目前經營面積約3萬平米,商戶600余戶,是華北地區3000余種品牌箱包 皮具的集散地。之所以二次整改,主要原因是當時的白溝箱包交易城的現狀與市場容納力,已遠遠不能滿足經濟和箱包市場發展的需求。
為了推動箱包專業化市場整體升級,加快白溝經濟發展和進一步提升白溝形象,改善城區面貌,為商戶營造一個具有國際化標準的經營環境商業氛圍,打造名副其實 的中國“箱包之都”,2010年5月,白溝鎮政府(現為保定白溝新城管委會,以下簡稱管委會)通過招商引資,啟動了白溝箱包交易城擴建改造工程,并以《白 溝鎮人民政府箱包交易城改造項目房屋拆遷公告》(2010第1號令)公開告示(以下簡稱擴改公告),投資近億元對白溝箱包交易城周邊群眾反映強烈、嚴重影 響白溝城區面貌和形象的“燕都果蔬市場”進行補償拆建,又斥資3.96億元在拆遷地建設集箱包交易商城、高檔寫字樓、公寓、星級酒店于一體的地標性城市多 功能綜合體,鎮政府明確要求多功能綜合體底商與箱包交易城相連通,并在擴建完成后,對原有箱包交易城進一步升級改造。該項目啟動后,廣大商戶對箱包城的發 展充滿信心,同時也寄予厚望,所以,在短期內就有大量商戶對箱包精品屋和高層公寓進行了內部認購。現在,項目的主體工程基本完成,即將封頂,怎能不激動?
每張《搬遷通告》前都吸引著眾多的商戶、消費者。漸漸的,人頭攢動,人聲鼎沸起來……
因為,《搬遷通告》的內容基本推翻了《擴改公告》,明確規定了現有的箱包市場于2013年4月30日關閉,經營業態重新規劃定位。這猶如一記悶棍,重重的 打在了商戶們的身上,因為,他們等到的不是“入住”而是搬遷。《搬遷通告》明確指出,將現有的箱包交易城及即將竣工的改擴建工程整體搬遷至尚處于皮毛之 地、離城區數公里以外的新市場,并告知,市場搬遷期間,市管委、國稅、地稅、工商、城管、質監、公安等相關部門聯合執法,以確保《搬遷通告》的落實到 位……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正當所有商戶在惶惶中期盼現實能有新的轉機時,2012年5月22日上午,一份新的通告再次讓惶恐中的商戶感到不安。新“通告”《白溝新城市場管委會關于和道國際(華北城)箱包交易中心招商啟動的通告》(以下簡稱招商通告)強 調了和道國際(華北城)箱包交易中心是官方指定的**經營箱包皮具的專業市場,其他任何地方禁止經營箱包皮具。一紙公文,全盤否定了也是由管委會頒布實施 的《擴改公告》。據了解,“通告”中推介的和道國際(華北城)箱包交易中心處于城區東北5千米左右,而這地方的現狀是嵌入在村莊與樹林中的一片代征的耕 地。
《招商通告》還特別明確了20多年來形成并定位為箱包皮具的市場均屬個人行為,出現任何問題由個人承擔,管委會概不負責。商戶們越發糊涂了,官方發一號令定位的白溝箱包交易城擴建改造工程怎么變成了個人行為?一頭舞水!
更讓商戶們難以理解和接受的是,白溝現有的箱包商戶均被要求強制性在5月底前完成整體搬遷至和道國際(華北城)箱包交易中心的簽約手續,不簽約,商戶將面臨上述機構的“聯合執法”,簽約則要先交納幾千到上萬數額不等的誠意金,簽約是“強制性”的,“誠意”又從何談起?
歷史上的白溝曾是中國北方**的水陸碼頭,以“燕南大都會”之美譽馳名遐邇。而今日的白溝,已由原來的“小市場”變成了“大商城”。
2002年以來,政府把白溝放在京津冀環渤海經濟圈進行發展規劃,跳出白溝行政區劃的限制,確立了大白溝經濟發展戰略,把發展大白溝經濟,實現大跨越作為 未來5至15年經濟工作的重點,把思想統一到“發展才是硬道理”這一根本性主題上,堅持科學的發展觀,確立了“以商建鎮”、“興工強鎮”、“品牌立鎮”的 超常規經濟發展戰略。經 過20多年的探索與發展,創造出了“小商品、大市場”、“小企業、大產業”、“小資本、大集聚”、“小投資、大建設”、“小政府、大社會”、“小城鎮、大 作為”的社會經濟發展格局,白溝所形成的先市場,后商場,再工廠,前店后廠的經濟發展新模式,向全社會展示了“新白溝”的無限生機與活力。到2014年白 溝新城將達到中等城市規模,建成區面積達到25平方公里,到2020年白溝要建設成為在全國有重要影響的商貿產業服務聚集區,建成以商貿旅游為特色的組團 狀、開放式、生態型、現代化的次中心城市。
“商業化—工業化—城市化—國際化”,這是白溝特有的城市化路徑。可以說,“白溝現象”這種數十年前從民間自發產生的“草根經濟”,是我國改革開放30年社會變化的一個縮影。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白溝呈規模的專業市場有13家之多,其中有三家頗具規模享譽華北的箱包市場。在白溝,幾乎家家都在從事箱包的生產加工或活躍在這個產業 鏈上,目前,隨著改擴建工程的竣工,周邊的居民看到需求在增加,陸續將民房商用,加上現存的幾家市場已經滿足并超過了生產的終端需求,整體搬遷到更大的地 方,只能使這個20多年來好不容易打造的品牌和積淀的人氣受傷,盲目的擴張只能造成產能過剩。雷同的專業市場過多已使白溝不堪重負,加之在管理機構的主導 下,強行歸并,大多商戶慘淡經營。白溝眼前急需完成的是專業市場轉型、產業改造與品牌升級,而不是“攤大餅”式的無限擴大地盤。
繼白溝新城管委會發布了《搬遷通告》、《招商通告》后,數百改擴建工程的回遷戶、箱包精品屋和高層公寓的購房者要求與項目開發商解除購房合同并欲提起民事 訴訟,因“五證齊全”的開發商在房屋預售中不存在違約行為,這必將導致購房者的訴求得不到法律的支持,購房者的利益一旦得不到保障,*易引發群體性事件, 將為社會的和諧發展帶來*大的隱患。黨的十大大召開在即,全國各地各階層均在積*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與經濟環境,如有群體事件發生,將產生*為不利的政治 影響。
對于白溝目前面臨的專業市場危機,有專家總結說,管委會犯了一個重要的錯誤,而錯誤不在于沒有出手救助市場,而在于貿然救助了市場。過度的干預,甚至朝令夕改,除了助長個別企業的冒險行為外,往往打破的是整個市場的平衡,加劇了投機和風險。
政府手段和市場手段,兩者并不存在必然的矛盾,如果運用得當,確實有助于“糾偏”,促使經濟以較小的代 價平穩發展。政府對市場進行干預和調控,目的是為了克服市場失靈,彌補市場機制的缺陷或不足。在全國各地絞盡腦汁招商引資期間,政府干預,往往格外受到追 捧,但許多人忽視了大刀闊斧干預可能帶來的各種風險,從而在看似解決一個危機的同時,又引發了更大的危機。倉促間的許多政府主導項目,有時并不能形成生產 力,反而成為吞噬產業的無底洞,而來自市場的反作用力,反而加速了債務危機的來臨。管理部門本想出手救市,卻因操作欠妥當帶來了“信任危機”,而“信任危機”之后,必然會迎來市場的“反擊”。
政府通過以上途徑對市場失靈進行干預,但是如果政府不能有效地承擔或履行這一責任,那么, 在市場失靈的同時,還會出現“行政失靈”,導致資源配置無效。市場經濟,其實就類同于我們所處的大自然。過去幾千年的歷史表明,人類確實可以改造自然,但 不遵循自然規律也會帶來巨大的代價。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就已警告:“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 們進行了報復。”將其中的“自然”改成“市場經濟”,立論可能同樣成立。
透過白溝市場所面臨的現狀,我們不難發現,我國許多的所謂專業市場尚存在著諸多弊端,管理部門對市場的干預過于強勢,勢必造成投資的浪費。而如何發展市場經濟,防止市場經濟成為市場社會,同時有效的通過政府發揮公共抑制對市場的調整,這是一個很糾結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