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幾天前,成都在2014城市發展與生態平衡高層論壇暨首批創建生態文明典范城市(園區)發布儀式上,被授予“首批創建生態文明典范城市”稱號,錦江白鷺灣生態濕地和龍泉山脈生態植被恢復工程兩項案例則入選全國創建生態文明典范城市案例。成都在生態文明建設上的成績,再一次得到認可。
而空氣質量的變化就更為直接了—據成都市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數據統計,今年8月城區環境空氣質量為4天優、25天良、2天輕度污染,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93.5%。與去年8月相比,達標天數比例上升51.6%。1至8月空氣質量達標天數156 0190 2607天,達標天數比例為55.1%,與上年同期相比,達標天數比例上升20.1個百分點。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事實上,這些年來,成都在生態文明建設的探索中,逐漸樹立起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已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并取得了不小的成績。
以2013年為例,成都全面完成省政府下達的減排目標任務,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較2012年分別下降4.32%、4.49%、6.83%、13.26%,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首次實現下降,為經濟發展騰出環境容量;實施沱江流域成都單元水污染整治項目133個,完成陡溝河等9條黑臭小流域限期治理和中心城區30條河渠水環境綜合治理,國、省控斷面達標率較2012年提高近8個百分點。
同時,成都還在這一年順利通過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復核檢查。溫江、雙流、郫縣、蒲江、新都、新津、青白江也被納入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
推進環境保護改革創新
目前,成都正積*推進環境保護改革創新,將建立健全環境監管體系,按照“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的總體思路,建立完善獨立高效的環境執法體制和全域覆蓋的環境監測預警機制,實現環境污染的全防全控。
同時,加快研究論證并實施集生態功能、環境質量、資源利用于一體的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落實主體功能區制度,建立市域空間規劃體系。盡快編制完成成都市城市環境總體規劃,把重點生態功能區、重點湖庫、飲用水源地、自然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納入有效保護,強化規劃的剛性約束。
此外,成都還將深入實施環境經濟政策,逐步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完善排污費征收管理,探索實施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環境風險與損害鑒定評估和排污權有償使用及交易工作。同時,分步制定成都環境保護條例和生態保護條例、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出臺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管理辦法,修訂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和大氣污染防治管理規定等地方法規。
白鷺灣:成都的一張新名片
白鷺灣不僅是成都的新景點,也成為了一張成都的新名片。
白鷺灣生態濕地去年5月底建成,規劃面積13.3平方公里,一期占地3.3平方公里(5000畝),水域面積1平方公里。自然性、保護性和可持續性,是白鷺灣的三大設計理念。
作為生態濕地,白鷺灣的特色更在于完整的生態系統及強大的生態功能。白鷺灣本身就具有水質凈化功能。它從陡溝河引水進入濕地,在流過兩個生物功能區時就將被水生植物凈化,水質將從劣五類凈化為三類。看似普通的這片水域,通過栽種、投放水生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性手段,每日污水處理能力可達25000噸。如今,白鷺灣已成為成都市民休閑游玩、青少年參加科普活動的*佳去處之一。更有不少市民,堅持每晚來這里跑步,鍛煉身體。
*新的消息稱,白鷺灣生態濕地二期工程已啟動,今年內實施。屆時,5000畝的白鷺灣生態濕地將進一步擴大,為整個城市的生態環境作出更大貢獻。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