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作為長期關注中國對外經貿的研究人員,我們認為,目前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對中國的影響主要還是在心理層面,但是一部分外資的撤離甚至部分內資的“出走”,已經顯示出其影響正在擴大。再看對外貿易和經濟領域,假以時日TPP正式生效后,它將對中國外貿格局產生相當的直接影響,并對中國的就業和國民經濟運行造成廣泛而深刻的波及效應。如果應對不力或對策緩慢,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成果甚至可能由此毀于一旦。
TPP對中國外貿的影響
在TPP成立之前,中國在日本、美國和歐盟市場上的競爭格局,主要是一對一的單個國家之間的競爭;一旦TPP和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議(TTIP)生效,中國外貿就要面對以下兩大集團:亞太TPP12個國家,將來有可能變成17(現有5個國家和地區表示要加入);歐洲TTIP27國(正在談判中)。
結果,這兩大“朋友圈”之外的其他國家(包括中國),似乎一下子變成了孤家寡人。由此可見,中國在美日歐這三大傳統市場上,一直享有的一對一的競爭優勢,很可能被一對多的競爭新格局所取代,從而陷入勢單力孤的窘境。
中國外貿環境之變
由于中國對日美歐的貿易額占中國外貿總額的48%,鑒此,我們逐一比較中國在這三大市場上競爭態勢的可能變化。
先看美國,分析2014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10大類產品及六大來源地(見表1)可見,TPP成員的名字出現24次,而TPP潛在成員的名字出現了7次(合計31次);TTIP成員的名字出現了12次;這兩大集團成員的名字合計一共出現了43次。
再看日本,2014年日本從中國進口的10大類產品以及六大來源地中(見表2),TPP成員的名字出現了14次,而TPP潛在成員的名字出現了20次(合計34次);TTIP成員的名字出現了10次;這兩大集團成員的名字合計一共出現了44次。
*后是歐盟,2013年歐盟從中國進口的10大類產品及六大來源地中(見表3),TPP成員的名字出現了18次,TPP潛在成員的名字出現了7次;兩者的名字合計一共出現了25次。
形勢研判與建議
從對上述兩大經貿集團的劃分和美日歐三大市場的10大類產品的六大來源地的分布來看,今后中國外貿和經濟有可能發生如下變化。
展望中國與美日歐市場的貿易格局,中國在其10大產品來源地中的位次可能會退后,甚至跌出前六名榜單。由于中國與TPP和TTIP成員在區內競爭力的比拼中有所不足,將更多轉向與非集團內經濟體的競爭。與此同時,中國還將與亞洲鄰里組成的低成本勞動力優勢國家,如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等展開更加激烈的競爭。
我們分析,TPP12國市場占中國外貿的比重為33.3%(其中美日占20%),TTIP歐盟市場占中國外貿的比重為14.3%,兩大集團合計為47.6%,因此,如果中國被排斥在外的話,則外貿一半左右的份額可能因此丟失或者大幅度減少。
同時,中國勞動者中與外貿有關的就業者多達2億人左右,因此,中國如果受到TPP(及TTIP)排斥的話,與外貿有關的就業將出現大量的失業,并引致相關行業波動。中國經濟對外貿的依存度逾40%,大大高于美國的22.9%和日本的32.7%,因此,一旦出現外貿劇震和失業大增,勢必對國民經濟造成巨大沖擊。
2015年10月TPP協議達成,給國內政界學界帶來的心理沖擊著實不小。為中國外貿的可持續發展計,對此應有足夠的危機認識。應將相關研究盡快深入到具體的產業、行業(如紡織業)和產品(如機械產品或鞋類輕工產品等)中去,政企學各界應齊心協力,在精準研判的基礎上,形成具體應對策略。我們的核心建議是,應當且必須加入TPP,宜早不宜遲。
TPP的進化史再次表明,國際經貿領域的競爭就像奧運會一樣,中國應當積*尋求與高水平對手同臺競技的機會,這不僅可以提高競賽的檔次,更可以盡快提高自身競技水平。
TPP為期不遠,我們準備好了嗎?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