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國際“糧荒”,歷經五十年不遇大旱、又突遭風暴襲擊
“今年, 河南 小麥總產有望再次突破600億斤,夏糧生產再奪豐收比較樂觀。”6月3日,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河南農業大學教授郭天財告訴《 中國經濟周刊》。
此時,“三夏”搶收搶種正在中原大地如火如荼的進行。
不過,6月3日晚始料未及的一場狂風、暴雨和冰雹襲擊了河南商丘等地,致使20余人遇難,數百萬畝小麥倒伏,農業直接經濟損失約2.58億元,河南夏糧增收再遇挑戰。
“奇跡”之前并非風調雨順
據河南省農機局統計,截至6月6日,豫南、豫中地區麥收基本結束,全省已收獲小麥5498萬畝,占小麥種植面積的69.69%,其中機械化收獲5255萬畝,機收率95.5%。
“我省共組織400萬臺農業機械參加‘三夏’跨區作業,其中聯合收割機12.5萬臺。”在“2009年全國小麥跨區機收啟動儀式”上,河南省委副書記、省長郭庚茂如是表示。
其時,河南還要求各地協調農業、氣象、交通、公安等部門為“三夏”搞好各項服務,組織好小麥跨區機收。
而據相關部門透露,河南小麥今年已再度創下“奇跡”。
據悉,素有“天中大糧倉”之稱的該省駐馬店市的927萬畝小麥中,平均畝產433.3公斤,比歷史*高水平2008年的419.5公斤增產3.29%,總產達43.5億公斤,較2008年增產5.2%。而該省周口市小麥自然播種面積1055.2萬畝,預計總產達到102.8億斤,較上年增產9.9億斤,也再創歷史新高,成為黃河以南全國**單產超千斤、總產過百億的地級市
對此,郭天財坦言“今年河南的夏糧豐收來之不易”。
這不僅僅是因為商丘等地遭遇狂風暴雨襲擊,造成當地夏糧收割困難——數月前,一場50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災害突襲中原,使這個全國**農業大省的夏糧生產備受考驗。
“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和中國北部夏糧主產區遭遇新中國成立以來*嚴重旱災的‘雙重危機’之下,河南夏糧再次豐收實屬不易。”河南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楊鄭生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感言。
河南打造糧食核心產區
2008年,國際糧食價格劇烈波動,糧食安全已經成為國際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在2008年的糧食危機中,30多個國家和地區因為饑餓發生沖突和騷亂。聯合國報告指出,當前全球約有10億人處于饑餓狀態或者瀕臨饑餓狀態邊緣。受價格浮動以及自然災害等因素影響,2009年糧食危機可能加劇。
面對潛在的糧食安全挑戰,不久前,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了《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年)》。規劃指出,到2020年,中國糧食生產能力達到11000億斤以上,比現有產能增加1000億斤。
“實施糧食戰略工程,要集中力量建設一批基礎條件好、生產水平高和調出量大的糧食核心產區。”郭天財表示,這僅僅是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一部分。
對此,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設國家糧食戰略工程河南糧食核心區,建立糧食生產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力爭到2020年全省糧食產量達到1300億斤。
事實上,2005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已開始以糧食生產大縣為重點,集中農業綜合開發資金,實施規模開發,加快中低產田改造步伐,建設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高標準農田。
“通過種種措施,我省糧食核心產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河南省農業廳的一位官員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表示,2008年,該省27個重點縣的核心區小麥單產平均超過1000斤,有12個縣達到1100斤以上,僅夏糧單產就比開發前平均增加300斤以上。
目前,河南仍有約6500多萬畝中低產田,蘊藏著近300億斤的糧食生產能力。統計數字顯示,到2007年年底,該省旱澇保收田面積為5944萬畝,只占全省耕地面積的一半略多。“大災大減、小災小減”的局面并沒有根本扭轉,而2003年以來,該省每年因旱、澇災害減產的糧食產量平均達到800萬噸左右。
“問題是對中低產田的改造,還需要投入巨額的資金。”楊鄭生表示,這還需要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支持。
糧食主產區的尷尬
事實上,隨著河南夏糧的豐收,“河南保障了國家糧食戰略安全,誰來保證河南經濟發展”以及“別讓河南變成中國的農村”等諸多質疑聲音不絕于耳。
“農業生產一直受‘種糧越多,日子越窮’的困擾,甚至一些地方政府認為農業的效益遠沒有工業的利潤來的快,來的高,導致了不少地方政府抓糧的積*性不高,使中國糧食主產區處境十分尷尬。”楊鄭生坦言。
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糧食直補、農資綜合直補、購買農機具補貼、良種補貼力度,以期提高農民種糧的積*性。以河南省為例,2008年,該省農民共獲得的種糧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補貼等近90億元。
不過,《中國經濟周刊》在采訪中了解到,一些農資價格也是“水漲船高”。如進口鉀肥等漲幅高達****,國產復合肥、農藥、種子等漲幅也在50%80%左右。據測算,種糧農戶一畝地因各種農資價格上漲,成本增加了200元左右,而政府每畝發放的種糧補貼只有50多元。
“如何進一步調動農民種糧的積*性,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也是糧食核心區建設的核心。”郭天財坦言“農民種植意愿關涉國家糧食戰略安全”。
此外,近年來層出不窮的非法占地事件,也暴露了工業經濟發展與農業生產搶地的現實。“能否通盤考慮,以工業發展反哺農業生產,提高農民種糧的積*性,應當是國家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認真思考的課題。”楊鄭生說。
事實上,2005年,中央財政和省級財政已開始對產糧大縣實行獎勵政策。2007年,河南有90個產糧大縣進入獎勵范圍,累計獲得獎勵資金43.6億元。
“建設糧食核心產區,必須建立對產糧地區的利益補償和激勵機制,探索建立公共財政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長效機制,調動地方政府和農民的積*性——我認為只有這樣,才能使中國的糧食安全建立在更加堅實的基礎上。”采訪中,該省新鄉市的一位農業官員坦言。(記者 王勇 李姍姍)
數“說”河南糧食
1300億斤河南力爭到2020年全省糧食產量達到1300億斤。
400萬臺河南組織400萬臺農業機械參加‘三夏’跨區作業。
單產超千斤周口市成為黃河以南全國**單產超千斤、總產過百億斤的地級市。
11000億斤到2020年,中國糧食生產能力達到11000億斤以上,比現有產能增加1000億斤。
河南省近年來小麥產量2004年河南夏糧總產量504.1億斤,均單產681斤,播種面積和產量均位居全國**。
2005年河南夏糧總產量總產521.8億斤,單產692斤,播種面積、單產水平、總產量及總產增量均居全國**位。
2006年河南夏糧總產量總產590.9億斤,單產750斤,播種面積、單產水平、總產及總產增量均居全國**位。
2007年總產598.8億斤,單產761斤,總產、單產連續4年創歷史新高。
2008年河南省夏糧總產量實現連續五年創歷史新高,并首次突破600億斤,達到612億斤。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