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行超聲波檢測前,需要一些參考資料,包括:詳細的結構圖紙、材質、尺寸、形狀、位置、可接觸到的探測空間、裂紋*可能發生的位置和方向等。超聲波檢測時就要根據以上的資料來選擇適當的檢測位置、儀器、探頭(頻率、尺寸、角度、波型)、參考試塊以及輔助工具等。 詳細的檢測步驟如圖2-13-1的方框流程圖所示。
1.“紙上談兵” 超聲波檢測有個的優點是可以用實物1:1作圖預演示,“紙上談兵”的意思是指在圖紙上畫出主聲束掃描到裂紋源頭,先從裂紋的源頭位置向探頭的位置投射過去,看看能在什么位置和角度直接掃查到裂紋源頭,又或者需要利用底面和側面的反射來掃查裂紋(注意不要用擴散角,因為它是不可靠的)。 2.“三看”和“四換” 我把超聲波檢測掃查時通常遇到的三種情況用“三看”來表示。 當超聲波能清楚的掃查到缺陷回波時稱為“看得見”; 當缺陷回波與構件本身輪廓回波混淆不清楚時稱為“看不清”; 當缺陷與聲束平行或無法用主聲束掃查到的時候稱為“看不見”。 這是可以在紙上畫圖準確地顯示出來的,而且在實際檢測中也是這樣的情況,除了波型轉換回波和延遲回波外,以上三種狀況是可以直接作圖和估算出來的,“看得見”是我們*理想得到情況,在“看不清”和“看不見”缺陷的時候,我們決不可以不看!否則漏檢的裂紋就會引起大的事故! 用“四換”方法讓缺陷可以“看得見”,何為“四換”呢? 這就是“換位置”、“換角度”、“換方向”和“換方法”,從不同位置、角度、方向做超聲波掃查就可以解決零件內部缺陷“看不清”和“看不見”的問題,對于表面形狀不規則引起的回波與小缺陷回波混淆不清時,換磁粉或者滲透檢測方法就可以輕易地解決超聲波檢測判斷的困難,再不行就換“腦袋”,換上有經驗的人做,也是一種有效地方法。用這“四換”的方法就可以將缺陷變成“看得見”了。 這種簡化的比喻很容易讓人理解,事實上也就是這么回事,挺管用的。 3.對比試塊或參考試塊 作圖后需要用對比試塊或參考試塊來調校儀器的量程和靈敏度。 通常有三個方法做對比試塊 (1)照圖1 :1加工試塊及加上人工缺陷:用相同級別的或者接近的材料通過機械加工制備對比試塊,仿真裂紋源頭的位置用線切割槽或鋸槽的方法仿真裂紋。 (2)用實物做對比試塊和加上人工缺陷:用完全一樣的實物做試塊,這樣的好處是同一材料,同一狀態,仿真裂紋源頭的位置用線切割槽或鋸槽的方法仿真裂紋。 (3)用有真實裂紋的實物作對比試塊:這是的情況,因為人工缺陷是無法仿真出真實裂紋的。 在完全沒有任何對比試塊時,只好用被檢測構件上的結構來調校儀器,列如:端頭、油孔、臺階等,用做對比和調校靈敏度。